202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一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一季度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一季度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9.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和0.7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4和0.3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36亿元。第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9.5%和24.6%,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039万户,同比增长42.9%。第三,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一季度一年期和五年期货币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5个基点,一季度末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任务仍然艰巨,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供应链及服务业均受到疫情干扰:今年3月,深圳、上海等地疫情对供应链造成较严重干扰,工业增加值增速随之回落;一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5%,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9%,是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一季度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但3月增速有所回落。因此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以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主要货币政策操作及解读
1.央行逆回购
图1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第二季度逆回购操作量
数据来源:wind
2022年第二季度,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共103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均为7天期逆回购,利率均为2.10%。
自今年4月以来,人民银行逆回购操作连续50个交易日保持每日100亿元的操作量。临近第二季度末,人民银行连续1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惯例发生了变化,6月24日至6月30日,人民银行开展了共计为4500亿元的7天逆回购操作,以维护半年末的流动性平稳。
2.央行票据
表1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央行票据(香港)发行情况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共发行人民币300亿元的中央银行票据。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不仅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带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也有利于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3.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
表2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央行票据互换情况
名称 | 中标总量 | 期限 | 费率 |
2022年第四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2022年第五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2022年第六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持续进行了共150亿元、为期3个月的央行票据互换,费率为0.10%。
4.中期借贷便利与常备借贷便利
(1)中期借贷便利
2022年4月-6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分别为15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中标利率均为2.85%,期限1年。期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49500亿元。
(2)常备借贷便利
2022年4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3.06亿元,其中隔夜期0.51亿元,7天期2.55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2.5亿元。
5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2.38亿元,其中隔夜期2.33亿元,7天期0.05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8亿元。
6月,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维护半年末的流动性平稳,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14.14亿元,其中隔夜期12.14亿元,7天期2.00亿元。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3.41亿元。
2002年第二季度,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95%、3.10%、3.45%。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5.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4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5月和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
解读:
从5月份开始,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此次5年期LPR的单独下调与调降幅度均打破历史规律,主要是因为今年4月局部疫情冲击下供需双双走弱,但需求受到冲击更大,市场信心受损严重。因此,本次大幅调降5年期LPR一方面是为了压制长端利率以提升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央行主动作为、呵护经济的决心,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以上观点部分来自中信证券研报)
6.调整存款准备金
(1)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解读:
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2)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
图2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数据来源:wind
解读:
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
本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人民币被动贬值背景下央行政策的主动应对行为,也是历史上首次对外汇降准,释放约105亿美元的外汇资金。从图2可以看到,今年4月以来,受国内疫情和美联储加息影响,人民币贬值速度较快。因此央行通过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可以放松银行外汇贷款的流动性约束,鼓励银行增加外汇贷款投放,释放更多的外汇供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同时还可以给出维稳的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预期。
(以上部分观点来自东兴证券研报)
7.提出23条政策举措做好金融服务
2022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通知》强调,要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抓好抓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地;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2022年第二季度美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2年第二季度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第一季度政策的延续,加息缩表的进程继续进行,依旧是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
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美国于2020年年初开始实施“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加之美国政府给本国民众发放现金补贴,从而刺激了需求,推高了通胀。美国政府一直坚持“通胀暂时论”,维持量化宽松政策,直至高通胀成为大问题。因此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逆转货币政策,开启了加息缩表进程。
如果没有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叠加,美国按照通常政策治理通胀,其效果应该会有所显现。但俄乌冲突造成全球能源供给短缺和粮食价格上涨,以及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这些短期因素进一步推高了美国通胀。因此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联储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推进新一轮加息周期。
二、主要货币政策
5月4日,美联储会议决定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50bp至0.75-1.0%,同时宣布从6月开始启动缩表计划,初始缩债规模为每月300亿国债、175亿MBS,3个月后达到每月600亿国债、350亿MBS的上限。
美联储重申FOMC寻求在长期内实现最大(充分)就业和2%通胀的双重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美联储大幅加息50个基点,并认为“未来持续加息是合适的”,这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举措。在加息节奏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在未来6月和7月议息会议上预期分别加息50个基点,再之后可能每次加息25个基点。但是,美联储不会采取更激进的加息策略,不考虑一次加息75个基点。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3%,较3月8.5%的增幅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市场预期的8.1%。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长6.1%,虽不及6.4%的前值,但表现强于5.9%的预期值。
5月美国CPI数据继续上升,再度创下40年来新高。显然2022年3月和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仍然不能足以压制住高通胀,美国CPI数据仍在持续攀升中,也使得75BP的加息幅度迅速从“不可能”化为现实。因此,在6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中,美联储不得不加大加息幅度,加息75基点。
图1 美国PCE核心通胀及CPI核心通胀
数据来源:FRED
6月15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的目标区间从0.75%至1.00%升至1.50%至1.75%;同时维持5月公布的6-7月减持300亿美元/月美债和175亿美元/月MBS的缩表节奏不变。一向倾向于“渐进主义”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面对未能见缓的高通胀,无奈之下,还是选择了激进加息。
美联储此次加息75个基点虽然符合市场预期,但加息幅度是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此次是美联储年内第3次加息,美联储加息速度和幅度较快,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遏制美国当前的高通胀。
鲍威尔称75个基点的加息并非常态,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场情绪,但同时也强调打压通胀的决心,整体立场维持鹰派。
目前,美联储的主流论调是对美国高通胀保持高压态势,哪怕暂时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在所不惜——持续加息,直到通胀低头。
美联储在加息的同时,一定程度下调了对今年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预计今年失业率将达到3.7%、2024年将达到4.1%;预计今年GDP增长将从2.8%放缓至1.7%;预期今年通胀率不会出现下降。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首次承认加息将削弱经济。
三、货币政策解读
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的背后,是美国高通胀带来的压力一路飙升,迟迟未能见缓的难题,美联储需要采取更激进的举措以挽回此前低估通胀的后果。因此,美联储6月加息75个基点,很大程度上是对于此前低估通胀的被动修正。
美国本轮通胀是供需两端同时影响的。一方面来自需求方,美联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国联邦政府超宽松的财政政策,使得需求端表现异常强劲,推升了通胀水平;另一方面来自于供给方,既有移民政策的后遗症,劳动力仍处于全面短缺状态中,再就是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危机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事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等从供给端影响通胀。因此,解决通胀问题仅靠收紧货币政策恐难以奏效,此举仅会从需求端抑制通胀,无法对供给端产生影响,因此通胀回落的速度也会弱于预期。
美联储加息对于抑制名义通胀的效果薄弱,大幅加息不能对抑制通胀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而更多成为一种回应民众期待、维护自身形象的任务。若供给端问题不能解决,不仅通胀难以出现大幅回落,还有可能会抑制经济发展。联储以牺牲短期经济增长为代价,可能会造成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增速放缓,失业率可能再次走高。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也不容忽视,美联储议息会议决议发布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纷纷跟进加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紧缩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美元指数不断走强,或导致部分经济结构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经济衰退、货币贬值和债务危机的风险。
2022年第二季度欧洲央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2年5月,欧元区通货膨胀再次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包括受到战争的影响。但通胀压力已经扩大并加剧,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在强劲增长。然而,能源成本的缓和,与大流行病有关的供应中断的缓解,以及货币政策的正常化,预计将导致通货膨胀的下降。欧洲央行预计2022年的年通胀率为6.8%,然后预计在2023年下降到3.5%,2024年下降到2.1%--高于其3月份的预测。这意味着,预测范围结束时的总体通胀率预计将略高于欧洲央行的目标。不包括能源和食品的通货膨胀率预计在2022年平均为3.3%,2023年为2.8%,2024年为2.3%--也高于3月份的预测。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继续对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影响。战争扰乱贸易,导致材料短缺,并导致能源和商品价格高涨。这些因素将继续拖累信心,抑制增长,特别是在短期内。然而,由于经济正在重新开放,加之强劲的劳动力市场、财政支持和在疫情期间期间积累的储蓄,经济继续增长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旦目前的不利因素减少,欧洲央行预计经济活动将再次回升,预计2022年实际GDP年增长率为2.8%,2023年为2.1%,2024年为2.1%。与3月份的预测相比,2022年和2023年的前景已被大幅下调,而2024年的前景则被上调。
二、主要货币政策
1.利率
欧洲央行计划在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欧洲央行的关键利率上调 25个基点。目前欧洲央行决定维持主要再融资业务利率、边际借贷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分别维持在0.00%、0.25%和-0.50%不变。
欧洲央行预计将在 9 月再次提高欧洲央行的主要利率。此次加息的校准将取决于更新的中期通胀前景。如果中期通胀前景持续或恶化,则在 9 月的会议上将适当提高通胀水平。
2.资产购买计划
欧洲央行决定自2022年7月1日起终止其资产购买计划(APP)下的净资产购买。同时在欧洲央行开始提高欧洲央行关键利率之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其会继续将根据资产购买计划购买的到期证券的本金进行全额再投资,只要有保持充足流动性条件的必要和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
关于大流行病紧急购买计划(PEPP),欧洲央行表示至少到2024年底,都将根据该计划购买的到期证券本金进行再投资。PEPP组合将会渐进式被动缩表,以避免干扰适当的货币政策立场。
如果再次出现与疫情有关的市场分化,PEPP的再投资可以在任何时候在不同的时间、资产类别和管辖区灵活调整。这可能包括购买希腊在赎回展期之外发行的债券,以避免在其管辖区的购买中断,因为这可能会损害货币政策对希腊经济的传导,而希腊经济仍在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恢复PEPP下的净购买,以应对与疫情有关的负面冲击。
3.再融资操作
欧洲央行将继续监测银行融资状况,并确保第三系列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I)的操作不会妨碍其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欧洲央行还将定期评估有针对性的贷款操作对其货币政策立场的贡献。与此前的货币政策决定一致,适用于 TLTRO III 的特殊条件将于 2022年6月23日结束。
三、货币政策解读
受通胀持续走高影响,在本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宣布自7月1日起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下的净购买,并同时开启加息周期。如无意外,这将是欧洲央行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加息。目前来看,欧元区域表观通胀尚未见顶,后续仍有进一步上升的动力,且通胀预期存在脱锚风险。在此背景下,以抑制通胀为单一目标的欧洲央行不得不采取进一步行动。但与此同时,当前欧洲经济复苏前景趋弱,快速加息后,欧元区将面临衰退风险。因此,如何平衡通胀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将成为欧洲政策决策者们的新挑战。
根据欧洲央行本月公布的最新政策决议,货币政策委员会预计将在7月的会议上,将关键利率上调25个基点,9月将再次提高关键利率,加息幅度取决于届时通胀的变化,如通胀居高不下或继续恶化,加息幅度可能大于25个基点。并进一步表示,在9月份之后“逐步但持续的”加息将是合适的。当前,欧洲央行的存款机制利率维持在负0.5%的负值区间,若7月和9月的两次加息落地,预计欧洲央行将至少加息50个基点,这意味着欧洲央行将在今年三季度退出已经维持了8年之久的负利率政策。不过,欧洲央行同时强调,货币政策的调整速度将取决于新的通胀数据以及对中期通胀发展的评估。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整个过程中,欧洲央行将保持货币政策的可选择性、数据的依赖性、渐进性和灵活性。
事实上,在此次会议之前,市场对于欧洲央行7月启动加息的预期已经较为充分,但是7月之后的加息态度如此“鹰”派明显超出此前的市场预期。这是由于当前的欧洲经济前景并不乐观。从关键经济指标来看,在生产端,由于受疫情蔓延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叠加影响,欧洲制造业增速延续放缓趋势,下行压力继续显现。数据显示,5月欧洲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4.2%,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且低于2021年同期和2022年一季度的均值水平。从主要发达国家来看,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制造业PMI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在需求端,欧元区内需增长乏力。数据显示,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急剧恶化。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爆发及其相关制裁措施的出台,大幅打击了欧元区的投资信心。6月欧元区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初值为负15.8,大幅低于冲突爆发前的16.6。此外,欧元区贸易逆差创纪录,随着能源进口成本不断升高,欧元区贸易条件显著恶化。
在此背景下,欧洲央行预计欧元区202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2.8%,2023年增长率为2.1%,与3月的预测相比,该行已大幅下调了对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其他全球经济机构也在最新预测中调降了对于欧元区经济的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欧元区今明两年的GDP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2.8%和2.3%,经合组织(OECD)则将这两年的欧元区GDP增长率调降至2.6%和1.6%。世界银行则认为,欧元区今年的GDP增长率或进一步放缓至2.5%。在经济下行的风险下,此前一贯谨慎的欧洲央行却“鹰”歌嘹亮,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目前来看,高企的通胀可能是迫使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
上月,欧元区通胀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HICP)同比上涨8.1%,继4月该指数同比上涨7.4%之后再次刷新欧元区成立以来的历史纪录,也超出了此前外界预测的7.7%。在持续的俄乌冲突下,能源类价格上涨依然贡献了欧元区通胀的大头,该大类价格5月同比上涨39.2%。此外,构成欧元区通胀数据的四大品类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了4月的数据,除去能源类,食品类、工业品类和服务类的价格同比涨幅于4月分别为6.3%、3.8%和3.3%。这显示出通胀出现了向更多领域蔓延的迹象。失控的通胀也意味着欧洲央行已经失去了拒绝加息的立场。
中金公司分析师刘政宁分析认为,去年美联储因为低估通胀,货币政策错过了退出宽松的最佳窗口期,这不仅令其公信力受损,也增加了使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难度,加大了金融市场波动。为避免重蹈美联储的覆辙,如果欧洲央行必须在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二选一”的话,那么还是会选择抑制通胀,因为20世纪70年代的经验表明,一旦通胀失控,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有好的表现。
眼下,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已表示,欧洲央行已将恢复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提上日程,计划于7月开启加息,并在9月底之前告别负利率时代。也有声音认为,这一紧缩步伐太慢。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克雷默对此批评道:“我无法理解为何需要等到第三季度末才结束负利率,新的通胀数字足以说明这种犹豫不决将带来多大的风险。”奥地利央行行长以及荷兰央行行长也对欧洲央行的加息步伐不满,这两位央行行长均希望欧洲央行能够于7月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
华泰证券副所长、总量研究组总监张继强则认为,短期内,欧洲央行的加息预期或仍有进一步走高的空间。金融条件需要进一步收紧至超过上一轮2018年底的紧缩周期的水平,才能真正达到抑制通胀的作用,因此,就目前来看,10月之后的加息预期可能还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但中长期的加息节奏则存在博弈的空间。由于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上升,在一次甚至多次的加息落地后,欧洲央行的紧缩预期可能会有所逆转。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年第二季度英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在英国央行2022年5月货币政策报告中的核心预测中,预计英国 GDP 增长将在预测期内的上半年大幅放缓,尽管预计劳动力市场在短期内将进一步收紧,但预计失业率将在在三年内上升到 5.5%。预计 CPI 通胀在 2022 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时平均略高于 10%。以当时银行利率上升的市场隐含路径和 MPC 对未来能源价格的预测惯例为条件,预计 CPI 通胀将在两年内降至略高于 2% 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部因素,远低于三年目标,主要反映国内压力减弱。
英国 4 月份 GDP 弱于预期。英国央行现在预计第二季度整体 GDP 将下降 0.3%,低于5月份报告时的预期。消费者信心进一步下降,但其他家庭支出指标似乎保持不变。
英国12 个月的 CPI 通胀率从 3 月的 7.0% 上升至 4 月的 9.0%,接近 5 月英国央行报告发布时的预期。通胀超过 2% 的目标主要反映了此前全球能源和其他可贸易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前者因俄乌冲突大大加剧,这也大大提高了许多农产品的批发价格。后者主要反映了疫情的影响,疫情使更多需求转移到商品上,也损害和扰乱了供应链。
但是,并非所有的过度通胀都可以归因于全球事件。国内因素,如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司的定价策略也发挥了作用。在第二季度,消费者服务价格通胀已经更多地受到国内成本的影响。此外,英国的核心消费品价格通胀高于欧元区和美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英国央行预计CPI通胀率将超过9%,并在10月份上升到略高于11%。
二、主要货币政策
在 2022 年 5月4日结束的会议上,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 6-3 的多数票通过将基准利率提高 0.25 个百分点至 1%。2022年6月15日,货币政策委员会又以6比3的多数票通过了将基准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1.25%。少数的成员则倾向于将基准利率提高至1.5%。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在其职权范围内采取必要行动,在中期内将通胀率可持续地恢复到 2% 的目标。
截至2022年6月15日,资产购买机制(APF)持有的总资产存量为8660亿英镑,包括8470亿英镑的英国政府债券购买和193亿英镑的英镑非金融投资级公司债券购买,英国央行确认2022年7月英国国债赎回产生的32亿英镑现金流不会再投资
三、货币政策解读
自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已加息了四次,共加息90个基点,一次加息15个基点,三次加息2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从0.1%提升至1%的高位。缩减资产负债表方面,英国央行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抛售公司债,并于2023年底清空持有的200亿英镑公司债。
但对于接下来的紧缩进程,英国正面临着高通胀和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共存的尴尬局面。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数据显示,4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创下40年来最高点。能源价格上涨推动家庭公用事业账单的上涨,加剧了生活成本危机。而根据英国央行的最新预测,今年晚些时候,英国通胀率将超过10%,是英国央行2%目标的五倍多。但与此同时,ONS最新公布的数据还显示,4月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低于预期的增长0.1%,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经合组织(OECD)上周还将英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是二十国集团(G20)中除俄罗斯外最低的。OECD表示,高通胀和利率上升将对英国经济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此外,英镑对美元近期的贬值恐将增加进口成本,推升通胀。
对此英国证券公司AJ Bell的投资分析主管哈拉夫(Laith Khalaf)在一份报告中称:“英国央行的持续加息,正在给已经在自行放缓的经济继续踩下刹车。这有可能导致经济停滞,或更糟的是,出现负增长。”
对于未来英国央行加息的预测,佛兰克林开普敦(Franklin Templeton)的欧洲固定收益主管扎恩(David Zahn)表示:“英国央行可能会再加息一两次,但我认为英国今年晚些时候将陷入衰退。因此,我们可能正非常接近货币政策拐点,届时英国央行可能不得不停止加息。”但富国银行的预测相对“鹰派”,预计英国央行将在下次会议上再加息25个基点,随后在今年秋季和明年初还会有50个基点的加息,使得英国央行的利率达到2%。不过,富国银行也称,英国人的实际收入正迅速受到高通胀的侵蚀,而消费者支出的潜在紧缩和货币政策的大幅收紧可能会导致经济活动受到重创,因而预计英国央行不会像当前市场定价的那样收紧货币政策,市场目前预计明年5月的利率将接近3%。
除了高通胀和经济衰退风险并存外,英镑对美元如若贬值过猛,恐将进一步加剧通胀也是英国央行面临的问题。今年至今,英镑对美元已下跌了逾10%,持续交投于1.20美元附近。
哈拉夫认为,英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任何“鸽派”的态度都可能进一步削弱英镑。“消费者可能会不太高兴地发现,英国财政当局给与他们的一些福利将被更高的利率吞噬,但如果英国央行不继续加息,英镑又将面临进一步贬值的压力,从而推高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尤其是燃料价格,最终也还是会加剧英国人的生活成本危机。”他感慨称,“对于英国央行而言,似乎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独立经济学家科波拉(Frances Coppola)则称:“由于目前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市场上美元计价商品价格的迅速上涨,英国央行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加息捍卫英镑。因此,它将不得不按照自己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行事。美国的过度加息不仅会影响英国的货币状况,还会影响英镑。因此,面对激进的美联储,英国央行也必须更大胆。”
具体而言,他称,之前英国央行没有足够有力地跟随美联储,导致英镑近期下跌。因此,未来英国央行必须更加“鹰派”,将在某一次利率决议中加息至少50个基点,甚至可能要加息75或100个基点。
(来源:第一财经)
2022年第二季度日本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日本的经济状况已呈现回升趋势,尽管存在部分疲软,主要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影响和商品价格上涨。海外经济总体上已经复苏,尽管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出口和工业生产继续呈增加趋势,尽管供应方制约因素仍然受到影响。日本企业利润总体上有所改善,商业固定投资有所回升,但一些行业出现了疲软。就业和收入状况总体上仍然相对疲软,尽管有些地区有所改善。私人消费开始再次回升,COVID-19带来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对服务消费的压力正在减弱。关于前景,尽管由于乌克兰目前局势等因素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日本经济将面临下行压力,但随着COVID-19和供应方限制的影响减弱、外部需求增加以及宽松的金融环境和政府的经济措施支持,日本经济可能会有所恢复。
二、主要货币政策
1.长短期利率操作
继续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目标,即短期利率在-0.1%,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0%。具体操作如下:
对于短期政策利率:日本银行将对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持有的经常项目的政策利率余额适用-0.1%的负利率。
对于长期利率:在不设定上限的情况下,购买必要数量的日本国债,使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维持在0%左右。
2.资产购买计划
日本央行将在必要时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上限分别为约12万亿日元和约1800亿日元,以其未偿还金额的年度增长速度计算。
央行将以与新冠肺炎大流行前相同的速度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使其余额逐步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即商业票据约2万亿日元,公司债券约3万亿日元。
3.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
日本央行将继续通过控制收益率曲线实施定量和定性的宽松货币政策(QQE),目标是实现2%的价格稳定目标,只要以稳定的方式维持这一目标是必要的。继续扩大基础货币,直至全年CPI(含生鲜食品)同比涨幅超过2%,并稳定在目标水平以上。
目前,在密切监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同时,日本银行将支持主要针对企业的融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并将在必要时毫不犹豫地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同时,可以预计的是,短期和长期政策利率将维持在目前或更低的水平。
三、货币政策解读
日本经济正在从新冠疫情造成的低迷中复苏,其GDP仍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此外,由于商品价格上涨和收入外流,日本经济最近面临下行压力。在价格方面,虽然CPI的同比变化率已升至2%左右,但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价格上涨。鉴于经济活动和物价的这种发展趋势,日本将继续实施以收益率曲线控制为中心的强有力的宽松货币政策,旨在坚定支持日本经济,从而以可持续和稳定的方式实现2%的价格稳定目标。
2022年第二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大幅放缓,主要原因在于俄乌冲突。受冲突影响,乌克兰的GDP预计将出现两位数的大幅下滑。由于受到制裁,再加上欧洲国家决定缩减能源进口,俄罗斯经济预计将大幅收缩。冲突带来的经济代价预计将通过大宗商品市场、贸易和(在较小程度上)金融联系产生广泛的影响。燃料和粮食价格上涨已经对全球产生了影响,弱势群体,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弱势群体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相较IMF的《世界经济展望》在1月的预测,我们将2022年和2023年全球增速的预测值均下调至3.6%。这反映了冲突对乌克兰以及制裁对俄罗斯的直接影响,两国的经济预计将急剧萎缩。欧盟的增速预测值因俄乌冲突的间接影响而被下调了1.1个百分点,这是其总体增速下调的第二大因素。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SDR定值审查:
2022年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完成了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定值方法的五年一次审查。本次审查的内容包括SDR货币篮子的构成和权重。执董会还审查了用于决定SDR利率的相应利率工具。经调整的篮子权重将于2022年8月1日生效。
执董会决定维持SDR货币和利率篮子的现有构成,并批准了调整后的篮子权重。SDR篮子权重根据2017年至2021年期间的贸易和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作了调整,维持了2015年审查所确定的权重排序,美元和中国人民币的权重小幅上升,英镑、欧元和日元的权重相应有所下降。其中,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经调整的篮子权重将于2022年8月1日生效。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IMF官网)
2022年第二季度世界银行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在全球经济遭受新冠大流行重创的背景下,俄乌冲突又使形势雪上加霜,全球经济放缓,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漫长的增长乏力、通胀高企时期。这导致滞胀风险上升,可能给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经济体带来伤害。
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全球增长将从2021年的5.7%下降到2022年的2.9%,远低于今年1月预期的4.1%。由于乌克兰冲突会继续扰乱经济活动、投资和贸易,而此前被压抑需求的释放逐渐完成,加之各国收回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预计2023-24年的增长率仍将大体保持在这个水平。由于疫情和冲突的破坏,今年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均收入将比疫情暴发前的趋势水平低近5%。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1.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世界银行在2022年5月18日宣布了应对当前粮食安全危机的行动计划,作为全球全面应对举措的组成部分,世行将投入300亿美元支持农业、营养、社会保护、水利灌溉等领域的现有项目及新项目。投资的项目将鼓励粮食和化肥生产,加强粮食系统,促进扩大贸易规模,支持弱势家庭和生产者。
为了应对粮食安全危机,世界银行正在与各国合作准备未来15个月的新项目,总额120亿美元。预计这些项目将支持农业、社会保护(缓解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以及水利灌溉工程,大部分资金将流向非洲中东、东欧中亚以及南亚地区。此外,世界银行现有的投资组合中,有187亿美元未支付的项目金额与粮食和营养安全问题直接相关,涉及农业和自然资源、营养、社会保护等部门。两者加在一起,世行在未来15个月内将可投入300多亿美元解决粮食不安全问题。应对举措将充分利用世行各种融资工具,同时借助研究支持。
世界银行集团的全球应对行动围绕四个方面的优先事项:
支持生产和生产者:采取行动提高下一季产量,包括消除农资贸易壁垒,提高肥料利用率,调整公共政策和支出目标,为农民和增产提供更有力支持。
促进贸易增长:建立国际共识(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等),做出国际承诺,避免实施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出口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生产的进口限制。
支持弱势家庭:扩大有针对性的、关注营养的社会保护计划,为早期应对融资机制补充资金。
投资可持续的粮食和营养安全:加强粮食系统,使其更能抵御不断上升的风险(冲突、气候、虫害、疾病)、贸易中断和经济冲击的影响,平衡当下/短期需求与长期投资。
2. 助力各国应对多重危机
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在多种全球性危机交叉重叠之时召开。俄乌冲突加剧了人们对通胀、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以及债务问题的担忧。除了乌克兰,其它很多国家也面临脆弱性和冲突。
时局要求各方快速采取行动,一来向乌克兰人民提供支持,二来确保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持续、强有力的支持,助其应对多重危机。世行集团已快速为乌克兰筹集了30多亿美元支持资金——其中包括赠款、担保以及捐赠国提供的平行融资,用于助其持续提供基本的政府服务。本次会议期间,世行集团提出了一份方法文件,其中详细介绍了世行集团如何最有效地支持乌克兰及其人民。截至目前,乌克兰多地建筑和基础设施损毁造成的损失估计已达600亿美元。
在本次会议开幕式媒体圆桌会议上,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马尔帕斯表示,世行集团正在研究制定融资总规模达1700亿美元左右的危机应对机制,目的在于满足其客户国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间广泛的融资需求。为应对新冠疫情,世行集团提供的资金支持骤增——在15个月内共提供了1570亿美元,用于助力多国应对疫情造成的卫生、经济和社会影响,这给确定该机制的融资规模提供了参考依据。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世界银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