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2年以来,国外疫情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一季度,CPI同比持平,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持平。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6%,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通信下降1.4%,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3%,医疗保健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下降1.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鲜菜价格上涨4.8%;猪肉价格下降12.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持平。从今年一季度总体的物价运行情况看,物价运行比较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和去年同期持平。
一季度,PPI恢复性上涨。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8%。从较长周期看,全国PPI走出了此前一段的下跌期,今年一季度以来呈恢复性上涨态势。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输入性因素、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低等技术性因素以及春季新开工等季节性因素叠加影响,石油石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势明显。
人民银行推动公开市场操作和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的中标利率下行,并引导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目前,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7%、4.6%,较2019年末分别下降0.45个和0.20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新增社融规模达到7.36万亿元,同比多增48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5.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700亿元,信贷需求总体相对旺盛。与此同时,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从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计降幅达0.82个百分点。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召开。相比去年12月第四季度例会的提法,本次例会提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同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二、主要货币政策
1.央行逆回购
2022年第一季度,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共411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共291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共12000亿元。
1月17日开始,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降至2.10%,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降至2.25%。
当下我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更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本次逆回购利率下降,为2020年4月之后政策利率首次下降,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成本,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稳步恢复,体现了央行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稳定经济发展的信心。
2.央行票据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共发行300亿元人民币的央行票据。
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不仅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带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近年来,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不断增加,发行方式和发行地点日益多样化,表明香港人民币央行票据对于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名称 | 中标总量 | 期限 | 费率 |
2021年第七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2021年第八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2021年第九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共进行150亿元的为期3个月的央行票据互换,费率为0.10%。
CBS操作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公开招标,中标机构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换入债券既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也有城商行发行的永续债,体现了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的支持。
2021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13%,同比上升42个基点;城商行资本充足为13.08%,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56%。整体上看,当前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多渠道补充资本的效果十分明显;但部分中小银行仍然存在资本充足率偏低的情况。为了帮助实体经济快速走出疫情影响,商业银行在坚持减费让利的背景下,通过“以量补价”发展逻辑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并实现利润水平的增长,这对于资本金形成负向压力,不利于相关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工作报告》定调金融机构要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叠加资本金监管趋严,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有更加充足的“储备”应对信贷规模增长。基于此,央行今年继续定期开展票据互换操作,这对提高商业银行永续债的市场认可度、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央行票据互换将助力商业银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对于发行永续债的商业银行来说,央行通过开展票据互换,可以为银行永续债进行增信背书,减少其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压力。充足的资本金可以为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规模,弥补社会融资缺口提供保障。二是对于持有永续债的商业银行来说,该项资产会计入加权风险资产,从而对资本金产生消耗,通过进行央行票据互换操作,可以将永续债置换成风险权重为零的央票,缓释自身风险水平。商业银行可以将此票据作为合格抵押品,通过MLF等操作实现二次抵押融资。整体上看,当前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多渠道补充资本的效果十分明显。
4.中期借贷便利与常备借贷便利
2022年1月,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为2.85%,期限1年。
2月,人民银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2月18日MLF到期的续做),中标利率2.85%,期限1年。
3月,人民银行开展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2.85%,期限1年。
从1月开始,MLF利率下降10个基点。这是2020年4月之后政策利率首次下降。MLF利率下降将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叠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显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操作上看,总量工具和结构性工具相结合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在已经推动MLF、逆回购、LPR等利率下降和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的基础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正在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大对部分领域和行业的定向“输血”。
2022年1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23.5亿元,其中,隔夜期0.5亿元,7天期23.0亿元。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95%、3.10%、3.45%。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23.0亿元。
2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27.12亿元,其中,隔夜期2.62亿元,1个月期24.5亿元。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95%、3.10%、3.45%。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27.0亿元。
3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3.64亿元,均为隔夜期。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95%、3.10%、3.45%。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2.6亿元。
自1月17日起,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同步下调,隔夜、7天期、一个月期品种利率一次性下调10个基点,这是自2021年12月以来第五次下调利率。在降准、“降息”落地后,利率走廊上限,即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同步下调。显示出央行全面调降资金价格,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中枢适度下移,金融体系资金成本有所下降。目前国内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为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人民银行下调SLF利率相当于下调利率走廊上限、缩窄利率区间,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中枢适度下移,也有助于降低市场利率波动。利率走廊缩窄也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对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预期,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对于当前降低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进而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和支持稳增长以及实体经济发展。
三、货币政策解读
一季度,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7天逆回购利率由2.2%降至2.1%,1年期MLF利率由2.95%降至2.85%。这是自2020年3月调降7天逆回购利率和4月调降1年期MLF利率后首次降低政策利率。本次降息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政策需求较为急迫;另一方面,本次降息10个基点,与疫情初期第一次降息等幅,力度不算小,是加大逆周期调节的体现。MLF和逆回购中标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成本,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稳步恢复。
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同步下调,隔夜、7天期、一个月期品种利率一次性下调10个基点,这是自2021年12月以来第五次下调利率。在降准、“降息”落地后,利率走廊上限,即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同步下调。显示出央行全面调降资金价格,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中枢适度下移,金融体系资金成本有所下降。目前国内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为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人民银行下调SLF利率相当于下调利率走廊上限、缩窄利率区间,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中枢适度下移,也有助于降低市场利率波动。利率走廊缩窄也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对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预期,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对于当前降低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进而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和支持稳增长以及实体经济发展。
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货币政策
一、 货币政策背景
2021年奠定了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的大方向,有待商榷的只是具体措施和实施时间。回顾2014年至2017年期间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的方针,不难发现,美联储的货币正常化进程须遵循Taper(削减量化宽松购债规模)→加息→缩表(减持美国国债和政府支持有抵押债券)三个阶段。2021年底 Taper进程如期进行,标志着美联储已经顺利走完第一阶段。可以预见,在2022年,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话题。
高企不下的通胀是美联储本轮货币收紧的助燃剂——到2022年初,美国核心PCE同比增长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通胀警戒线2%,12月的CPI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7%,创下了四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愈演愈烈,这使得美联储无法再对通胀视若罔闻。尽管2021年4月美联储还宣称通胀只是“暂时性因素”,但随着时间推移,美联储一改过去的“鸽派作风”,治理通胀的决心也更加坚决。2022年3月,鲍威尔甚至在国会上声明,将“不惜一切代价控制通胀”。治理通胀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速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节奏。
与此同时,疫情仍然是高悬在美联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过于紧缩的政策是否会抑制经济的复苏?这些都是令美联储左右为难的问题。1月中旬以来,美国奥密克戎的病例大幅减少,这似乎让美联储看到了一线曙光,然而俄乌冲突又为美国经济前景添上了新的疑云。鲍威尔也在议息会议上不止一次强调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美联储的货币紧缩之路仍然伴随着风险。
二、主要货币政策
1月27日,美联储公布1月议息会议声明,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0.25%不变,同时,Taper速度也维持不变,仍旧是每月减少购买资产300亿美元。按照这一速度,美联储将于今年3月正式结束历时两年的量化宽松。此外,该声明进一步释放出了加息的信号,称加息“将很快合时宜”(Soon to be appropriate to raise)。与此同时,美联储还提及了缩表的时机,表示在加息后将很快进行缩表。在此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清晰勾勒出了Taper结束→加息→缩表的进程。尽管美联储并没有明确加息的时间,但市场似乎已经心中有数,一致预期美联储将会在3月Taper结束后开始加息。
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是有迹可循的——2022年1月美国失业率为4.0%,与2021年12月3.9%相比有所回升,但仍然低于自然失业率4.6%。美国就业市场的强劲表现为美联储加息打下了强心剂。另一方面,尽管新毒株奥密克戎拖累了美国经济复苏,但1月中旬以来,新增病例大幅减少,本轮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似乎正不断缓和,大大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尽管就业市场表现良好,通胀仍然是美联储的心腹大患。美联储认为是供需错配导致了通胀高企,即供应端瓶颈和需求端复苏共同导致了供需失衡,推升了通胀水平。然而,供应链的恢复速度却迟迟不及美联储预期,这迫使美联储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对抗通胀。
图1 美国PCE核心通胀及CPI核心通胀
数据来源:FRED
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决议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利率区间从0%-0.25%调整自0.25%-0.5%,为2018年12月以来的首次加息。此外,美联储上调了多个其他政策利率:1.将存款准备金利率由0.15%上调0.40%;2.将隔夜回购利率由 0.25%上调至 0.50%;3.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由 0.05%上调至 0.30%;4.将一级信贷利率由 0.25%上调至 0.50%。同时,美联储表示最快可能在今年5月份宣布缩表。总体来看,得益于市场的充分预期,此次加息对市场冲击有限。美国三大股指尽管出现了小幅下跌,但很快便回升反弹。
在这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大幅修改了经济预期——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通胀预期。这一修改印证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滞涨的悲观看法。在美联储货币紧缩的同时,通胀压力仍然居高不下,2月美国CPI核心物价指数同比增长达到了6.4%,PCE核心物价指数同比为5.4%,已经连续12个月超过了2%的警戒线。同时俄乌冲突推高了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为美国的通胀压力再度添薪加火。未来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三、货币政策解读
通胀压力是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转向的根本原因。2020年8月新货币政策框架问世后,就业目标压过了通胀目标,成为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中之重。然而对就业的过分重视使得美联储对通胀一再采取绥靖政策,甚至误判了通胀的走向。与此同时,供应链恢复的艰难程度也大大超过美联储预期。2021年以来,通胀水平一路水涨船高,2021年12月的CPI同比增长甚至达到了7%,创下了四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在这一背景下,通胀压力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已经由“量变”转化为了“质变”,美联储的就业目标再度让位于通胀目标,加息和缩表纷纷提上议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联储仍将不遗余力地对抗通胀。
与2014年至2017年期间美联储货币紧缩不同的是,本轮货币政策的链条更加清晰:美联储在一次次议息会议上逐步明确Taper→加息→缩表的条件和时间,给予了市场充分的预期。并且本轮货币紧缩的节奏也会更快:在上一轮货币紧缩中,美联储花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从Taper到缩表的全部流程,而根据市场预期,本轮货币紧缩有望在一年内结束。
2022年第一季度欧洲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俄乌冲突将通过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贸易中断和信心减弱,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的程度将取决于冲突如何演变、当前制裁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进一步措施。这使得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面临着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
202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5.3%,GDP在年底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然而,增长在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放缓至0.3%,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也将保持疲软。经济前景受到俄乌冲突进程以及经济和金融制裁等措施的影响,欧洲央行也预测欧元区经济在2022年仍将增长,但增速会低于冲突爆发前的预期。新冠大流行造成的供应中断也显示出缓解迹象。
2022年,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以及俄乌冲突,进一步推高了欧元区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俄罗斯不仅是向欧盟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国家,也是小麦、化肥和催化剂等其他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占全球小麦出口的近30%。自2022年初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73%,油价上涨了44%,国际市场上小麦价格上涨了30%以上。因此,欧洲食品通胀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食品、水电燃气以及汽油在欧洲央行的通胀篮子中是三个最主要的权重,三项合计占比近半。能源和食品对进一步推高欧元区通胀起到关键作用。2022年2月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从1月份的5.1%上升至5.8%。
随着俄乌冲突爆发,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大幅增加,并倾向于下行。尽管与新冠大流行有关的风险有所下降,但俄乌冲突可能对经济情绪产生更大的影响,并可能再次加剧供应方面的限制。持续高企的能源成本,加上信心的丧失,可能会比预期更严重地拖累需求,并限制消费和投资。冲突也导致了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二、主要货币政策
1.利率
欧洲央行维持主要再融资业务利率、边际借贷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在0.00%、0.25%和-0.50%不变。对欧洲央行关键利率的任何调整都将在理事会根据APP的资产购买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并且将是渐进的。欧洲央行关键利率的路径将继续由管理委员会的前瞻性指引及其将中期通胀率稳定在2%的战略承诺来决定。
2.资产购买计划
2022年3月,理事会考虑到环境较高的不确定性,修改了欧洲央行未来几个月的资产购买计划(APP)。原计划为第二季度每月购债400亿欧元,第三季度每月购债300亿欧元,修改为4月400 亿欧元、5月300亿欧元、6月达到200亿欧元,第三季度购买量的校准将根据数据情况决定,并反映其对前景的评估。如果有数据支持中期通胀的前景预期不会减弱,则将在第三季度结束APP下的资产购买。
理事会也打算在其开始提高欧洲央行关键利率之日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继续对根据 APP 购买的到期证券的本金进行全额再投资,只要有必要保持有利的流动性条件和充足的货币宽松度。
2022年第一季度,欧洲央行根据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进行的资产购买速度将低于上一季度,且将于2022年3月停止购买。
3.再融资操作
理事会将继续监测银行融资状况,并确保第三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I)不会妨碍其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理事会还将定期评估有针对性的贷款操作对其货币政策立场的贡献。理事会预计适用于TLTRO III的特殊条件将于2022年 6 月结束。理事会还将评估其两级准备金体系的适当校准,以使负利率政策不会限制银行在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中的中介能力。
4.非欧元区中央银行的流动性额度
鉴于俄乌冲突造成的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以及可能对欧元区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溢出风险,理事会决定将欧元体系中央银行回购便利(EUREP)延长至 2023 年 1 月 15 日。因此,EUREP 将作为对非欧元区中央银行提供常规欧元流动性安排的补充。这些共同构成了一套全面的支持机制,用于在欧元区以外的市场失灵可能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解决可能的欧元流动性需求。非欧元区中央银行对欧元流动性额度的个别要求将由理事会逐案评估。
三、货币政策解读
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解读,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声明意外鹰派,其修改了资产购买计划的时间表,提前到第二季度末进行缩债。除此之外,前瞻性指引也发生变化,删除了有关利率可能低于目前水平的措辞以及在加息不久前结束资产购买计划的承诺,为欧洲央行提供了额外的灵活性和选择权。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是“欧洲的一个分水岭”,这将抑制经济增长并推动通胀攀升,欧洲央行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履行维持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使命。
更值得关注的是,拉加德表示,相比经济增长放缓,她更关注的是高通胀。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贸易中断和信心减弱,对经济活动和通胀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的影响程度将取决于冲突如何演变、当前制裁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进一步措施。
拉加德在记者会上表示,加息将发生在资产购买计划结束“一段时间”后,而且将采取渐进方式。对比来看,欧洲央行之前的表述是,将在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不久”后加息。当被问及如何诠释“一段时间”时,拉加德表示,这可能是量化宽松结束的数月后或者数周后。
牛津经济研究院德国首席经济学家Oliver Rakau表示,尽管此次欧洲央行偏鹰派,但投资者也需要注意其中的一些“鸽派”因素,“一段时间”的定义很模糊,这意味着即使量化宽松在第三季度结束后,加息有可能不是必然的。此外,未来经济增长放缓也可能会缓解通胀飙升的压力。
总体而言,欧洲央行已经大幅“转鹰”。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表示,尽管欧洲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方面落后于美联储,但目前已发出退出刺激措施的信号,预计欧洲央行将在第三季度结束购债计划,随后以稳健的步伐加息。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欧洲央行还是美联储,整体的政策基调仍然是宽松的,他们不过是“松开油门”,而远非“紧踩刹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数据显示,欧元区的通胀率从今年1月份的5.1%上升到2月份的5.8%。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解释通货膨胀成因时说,欧洲能源价格在2月份飙升了31.7%,是造成高通胀率的主因,同时推高了其他商品价格。由于能源价格不断飙升,预计通胀率还将攀升。再加上季节性因素、运输成本和化肥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也有所上涨,而且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蔓延,全球生产活动遭受极大冲击,供应链时断时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游资涌入金融体系,股票、债券、贵金属炒作成风,泡沫越吹越大。最关键的是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冲突”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使得全球范围的高通胀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分析认为,欧洲央行的真正目的是在为俄乌冲突的滞后影响做准备。一方面,欧洲央行希望抑制通货膨胀,以免因物价问题引发社会动荡;另一方面需应对经济增长放缓,控制金融市场风险。可鱼与熊掌恐怕难以兼得。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对未来两年至三年的通胀率的预测都稳定在2%的目标附近。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欧洲央行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抑制通货膨胀。市场人士认为,欧洲央行已经发出信号——它更担心通胀进一步急剧上升,而不是俄乌冲突将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
事实上,欧洲经济下行风险正在累积。根据经合组织的最新评估报告,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因为俄乌冲突下降一个百分点;而欧元区经济增长受冲击最大,可能会下降1.4%。作为重要出口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中断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欧洲。那些“与俄罗斯或乌克兰有共同边界”的国家将受波及,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承受来自乌克兰的难民潮。如果冲突持续较长时间,破坏性会很大,不仅俄罗斯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全球通胀率也将提高2.5个百分点,欠发达地区还将面对“贫困和饥饿急剧增加”的风险。
为此,经合组织告诫发达国家不要轻言“缩表”。争先恐后加息的后果只能是以邻为壑,无助于解决全球通货膨胀难题。
(来源:经济日报)
2022年第一季度英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英国2022年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创近30年来最高纪录。而且随着俄乌冲突使得能源价格居高不下,预计通胀水平还将进一步攀升,英国的GDP增长也预计放缓至低迷的速度。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也极为紧张。英国截至1月的三个月失业率已降至3.9%的两年低点。英国央行指出,自俄乌冲突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预计二季度通胀率将继续升至8%左右,到今年晚些时候甚至可能更高。
二、主要货币政策
在2022年2月结束的会议上,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5:4的多数票通过了将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0.5%。委员会一致决定英国央行开始减少英国政府债券的购买。通过停止对到期资产的再投资,开始减少由中央银行储备发行的英国政府债券购买量。委员会还一致同意英国央行开始减少购买英镑非金融投资级公司债券的存量。
2022年3月,英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0.5%上调至0.75%,并表示未来几个月可能仍需进一步加息。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以8-1的投票通过了上述决定。这也是英国央行连续第三次上调关键利率。
三、货币政策解读
荷兰国际集团经济学家史密斯(James Smith)称,“英国通胀率将持续更高。市场也已对此形成共识,这意味着英国央行将加倍其货币紧缩的步伐和程度。”但彭博英国高级经济学家汉森(Dan Hanson)认为,“本月之后,由于担心乌克兰局势的经济影响,我们预计英国央行加息的步伐将会放缓。”不过,他也坦言,“这一预测面临的风险是,高通胀数据可能持续给英国央行敲响警钟。”
英国BRI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丹·博德曼-韦斯顿认为,在物价和税收上涨的背景下继续加息,可能阻碍英国经济恢复,“央行需要在抑制通胀和避免经济衰退之间小心平衡”。
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英国首席经济学家塞缪尔·图姆斯认为,鉴于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上升,英国央行可能不会像市场此前预期的那样继续大幅提高利率,预计英国央行在5月把基准利率提高到1%后,本轮加息周期就会结束。
CMC市场公司的分析师米歇尔·休森表示,尽管英国央行表态鸽派,但是在美联储可能加快提高利率的背景下,英国央行要想缓冲通胀压力下英镑面临的走弱趋势,或许除了跟随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之外也别无选择。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18日报道,英国央行连续第三次加息这一新迹象表明,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正在优先应对通胀飙升,而不是经济增长放缓。这些经济体正准备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2年第一季度日本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日本的经济状况部分地区还在下行,但整体基调正在好转。海外经济国家之间不同,总体已经恢复。但是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出现不稳定的动向,冲突通过国际金融资本市场、资源价格等方面对日本经济物价产生了不确定的影响。此外原油等资源价格也大幅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和矿工业生产虽然受供给限制的影响,但总体上还在上涨。另外,企业盈利和商业状况也在持续改善,投资环境也在恢复中。雇佣和收入方面,整体在减弱;个人消费方面,主要是服务消费压力比较大,只能暂时恢复。住房投资呈现平稳状态。日本的金融环境,整体处于缓和状态,物价上涨率正在缓慢上升。
二、主要货币政策
1.长短期利率操作
继续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目标,即短期利率在-0.1%,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0%。
2.资产买入计划
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年度购买上限维持在1800亿日元不变,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年度购买上限维持在12万亿日元不变。
对于CP(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到2022年3月末为止,大约将购买上限维持在20万亿日元。2022年3月末之后将慢慢降低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3.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
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控制收益率曲线,以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继续扩大货币基础,直到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超过2%并稳定在目标以上。根据(1)继续实施提供特别资金支持的计划以应对新冠疫情;(2)通过购买日本国债和美元业务,不设上限地提供充足的日元和外汇;(3)继续实施资产买入计划;密切关注新冠疫情,并在必要时毫不犹豫采取额外的宽松措施。
三、货币政策解读
受疫情扩大和能源价格高企影响,日本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幅可能大大低于预期。目前,消费明显萎缩,中小企业的经营也很困难。很多企业尚未将原材料价格上涨完全转嫁到零售价格中,经营正面临很大压力。疫情之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债务扩大、难以偿还的问题。鉴于此,日本很难像美国那样提高利率,现在还不是日本转向紧缩的时候。鉴于日本国情,将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
2022年第一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全球经济仍在继续从疫情下“史无前例的危机”中复苏,但这一进程已受到干扰。复苏势头正在减缓。政策制定者面临着一系列艰难的挑战——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传播,供应链出现扰动,通货膨胀不断上升以及债务达到创纪录水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所作的预测,全球经济在2022年将增长4.4%,比去年10月的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另外,我们还上调了通胀预测,因为价格压力已经变得更为普遍,而且预计会持续更长时间。IMF估计,由于这场疫情,全球经济到2024年的产出损失将达到13.8万亿美元。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1. 抗击疫情与引导经济复苏
IMF需要扩大行动,抗击“经济上的长期新冠疫情”,不仅仅关注疫苗,而是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公平地获得一套综合的抗击新冠疫情工具——除疫苗外,这些工具还包括检测工具和治疗手段。为了在病毒演化的同时持续更新这些工具,需要对医学研究、疾病监测和医疗系统进行持续投资,帮助各国为各个社区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里路”。为了帮助成员国充分利用资本流动带来的好处,同时管理其对金融和经济稳定造成的风险,IMF计划于今年春季会议前完成对“IMF关于资本流动的机构观点”的审议,将按计划将综合政策框架的评估结果付诸实施。
许多国家都面临更高的债务水平,IMF重点帮助那些需要债务重组的国家。2015年以来,很可能陷入或已处于债务困境的低收入国家的比例翻了一番——从30%上升到目前的60%,其中一些国家需要立刻实施债务重组。IMF呼吁进一步扩大二十国集团的“债务处理共同框架”的影响。在维持当前的集体行动势头、为了共同的利益实现全球目标方面,二十国集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努力扩大历史性的6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分配的影响,将其尽可能多地转借给最需要的国家。
2. 向乌克兰提供紧急融资支持
俄乌冲突造成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和经济危机。生命损失惨重,难民潮涌动,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遭到严重破坏,从而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痛苦,经济在今年将陷入严重衰退。融资需求很高且很紧迫,并且,随着冲突继续发展,融资需求还可能大幅增加。
IMF在快速融资工具(RFI)下向乌克兰拨付14亿美元(10.059亿特别提款权),帮助该国满足紧急融资需求并减轻冲突给经济造成的影响。这应有助于大规模调动更多优惠融资,从而弥补融资缺口,缓解冲突给经济造成的影响。在冲突结束、可以对损失做出适当评估之后,很可能还需要大量额外支持,以支持战后重建工作。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IMF官网)
2022年第一季度世界银行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随着疲于应对新冠病毒的国家进入大流行的第三个年头,预计全球增长将显著放缓。在这种困难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面临各种经济挑战,包括新冠疫情持续暴发、通货膨胀率上升、债务水平创新纪录和收入不平等加剧等。
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随着被压抑需求的释放完成以及各国财政和货币支持的退出,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5.5%降至2022年的4.1%,2023年进一步下降至3.2%。此外,奥密克戎变种的快速传播意味着近期内新冠大流行很可能继续扰乱经济活动。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6.3%下降至2022年的4.6%,2023年将进一步下降至4.4%。
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这种增长前景尤为危险。首先,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增长减速明显——这将压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外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此外,在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很多发展中经济体的政府正耗尽在必要时应对新挑战的政策空间。这些新挑战包括:病毒新变种的传播、持续的供应链瓶颈和通胀压力、世界大部分地区金融脆弱性加剧等。这些威胁叠加在一起,可能会增加这些经济体硬着陆的风险。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1. 新冠肺炎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造成了重大打击,导致2020年以来的经济衰退,据估计已致1亿多人陷入极端贫困。疫情暴发伊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敦促二十国集团制定《暂停偿债倡议》。自2020年5月生效以来,DSSI帮助各国集中资源抗击疫情、保护数以百万计最脆弱人群的生命和生计。目前,该倡议暂停的参与国所欠其债权人债务的偿还总额达129亿美元。
通过监测支出情况、增强公共债务透明度、确保审慎举债等措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该倡议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借款国承诺使用释放出来的资源增加社会、卫生或经济领域支出以应对危机,也承诺披露所有公共部门财政承诺(包括债务和债务类工具)的信息,还承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安排和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融资政策限制其非优惠借款额。
除了增加对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护领域以及私营部门的投资以助力各国战胜疫情并实现有韧性复苏之外,世界银行持续置身于新冠疫苗公平、广泛及快速提供行动的前沿和中心。各国可使用世行资金经由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采购疫苗。该计划系一项全球性动议,旨在确保疫苗的公平可及。当前,世界银行正就旨在加快发展中国家疫苗获取进度的融资机制同该计划开展合作。此外,世界银行也是“新冠疫情抗击工具获取加速器”(ACT-A)机制的一个积极行动的合作伙伴。该机制旨在确保新冠疫苗、疗法以及诊断方法对最贫困和最脆弱国家的公平可及。
具体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从蒙古国到太平洋岛国,世界银行已经提供了14.4亿美元资金,使得这些国家和合作伙伴能够采购并分发新冠疫苗、检测仪器和治疗设备,特别是面向贫困和脆弱人口采购并分发。牢固的伙伴关系和灵活的融资模式已助力有关国家加大了疫苗接种力度,同时助其投资于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护等领域,以确保创造更具韧性的未来。从本地区国家当前的接种速度和疫苗获取情况看,大多数国家到2022年年中将实现接种率至少达70%的目标。
2. 筹措紧急融资支持乌克兰
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3月7日批准向乌克兰提供4.89亿美元一揽子补充预算支持,该项目名为乌克兰经济紧急状况复苏融资(或“自由乌克兰”)。董事会批准的一揽子支持项目包括3.5亿美元补充贷款和1.39亿美元担保额度,并动员1.34亿美元赠款资金和1亿美元平行融资,筹资总额达7.23亿美元。这笔快速支付资金将帮助乌克兰政府为乌克兰人民提供关键服务,包括医护人员工资、老年人养老金和弱势群体社会服务等。
世界银行集团正准备在未来几个月为乌克兰提供30亿美元的一揽子支持,并将为接收乌克兰难民的邻国提供额外支持。据联合国难民署消息,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已有170万乌克兰人逃往邻国,其中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需要通过中长期支持,为难民和难民收容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并为难民提供劳动力市场准入。
世界银行在乌克兰的贷款项目主要用于支持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涉及供水、环境卫生、供热、电力、能效、道路、社会保护、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私营部门发展等领域。自乌克兰1992年加入世界银行以来,世行为该国约90个项目提供了支持,承诺资金总额超140亿美元。
世界银行3月15日宣布提供近2亿美元的额外资金并重新调整贷款项目,以支持乌克兰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这是继3月初为乌克兰及其人民筹措7.23亿美元之后的追加资金,其中3.5亿美元已经支付给乌克兰。这笔资金是世界银行集团此前宣布向乌克兰提供30亿美元一揽子援助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准备完成。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世界银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