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
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 首页 > 文章详情
2021年央行货币政策与解读时间:2022年01月13日    点击数:

2021年中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1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但经济恢复进程仍不平衡,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第四季度央行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预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央行逆回购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共8509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共71690亿元,利率为2.20%14天期逆回购共11400亿元,利率为2.35%

1 中国央行2021年逆回购操作量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2.央行票据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十二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共1200亿元。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实现人民币央行票据在香港的常态化发行。这不仅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带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既满足了市场需求,也有利于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促进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1  2021年中国央行票据(香港)发行情况

期次 发行量(人民币) 期限 起息日
2021年第一期央行票据 100亿元 3个月(91天) 2021.2.23
2021年第二期央行票据 150亿元 1年期 2021.2.23
2021年第三期央行票据 50亿元 6个月(182天) 2021.3.29
2021年第四期央行票据 100亿元 3个月(91天) 2021.5.25
2021年第五期央行票据 150亿元 1年期 2021.5.25
2021年第六期央行票据 50亿元 6个月(182天) 2021.6.28
2021年第七期央行票据 100亿元 3个月(91天) 2021.8.24
2021年第八期央行票据 150亿元 1年期 2021.8.24
2021年第九期央行票据 50亿元 6个月(182天) 2021.9.28
2021年第十期央行票据 100亿元 3个月(91天) 2021.11.23
2021年第十一期央行票据 150亿元 1 2021.11.23
2021年第十二期央行票据 50亿元 6个月(182天) 2021.12.23


3.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

2021年,中国央行连续12个月固定每月开展50亿元的为期3个月的央行票据互换,票面利率为2.35%。这一操作有利于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4.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2021以来央行定期每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一年,利率保持2.95%不变。保持较低的政策利率一方面有利于为市场主体纾困营造稳定有利的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稳定物价、预防风险。因此,MLF操作利率维持不变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体现了监管层所强调的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常备借贷便利(SLF

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央行定期每月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3.05%3.2%3.55%。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6.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715日和1215日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经两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2  2020年以来历次降准对比

时间

降准内容

释放基础货币

目的

2020.1.1

全面降准:于2020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全面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2020.3.13

定向降准:20203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

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

2021.7.9

全面降准:20217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2021.12.6

全面降准:202112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12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

2 第四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解读: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吸收外汇存款后向央行上交的准备金比例。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央行宣布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之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强,在129日达到6.3498,突破今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从短期来看,人民币的快速单边升值对经济和企业带来影响,特别是对中小型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汇兑损失和出口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人民银行通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通过外汇市场收紧美元供给和流动性,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观点来自: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8.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12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3.80%5年期以上LPR4.65%

20204月以来,LPR一年期和分别稳定在3.85%4.65%不变。本次改变是时隔20个月后,1年期LPR首次下调。根据LPR报价规则,“LPR=MLF+商业银行加点MLF利率保持不变,本次LPR利率调降,是商业银行对1年期LPR的报价加点部分调降,属于市场行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利率传导的市场化,是贷款利率传导渠道改革成果的体现。


三、政策效果

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贸易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以来,中国央行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同时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21年美国货币政策

一、 货币政策背景

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宽松政策,不仅开启了无上限量化宽松的时代,甚至在20208月修改了货币政策框架,致力于恢复就业水平,重整美国经济。这一货币框架的问世,也对美联储后续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2021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是2020年政策的延续,但又有所不同,不断变化的美国经济和疫情形势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


二、 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2021年第一季度,美联储货币政策按兵不动。然而同2020年相比,此时的情况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开始发力,疫苗接种速度也十分乐观,这意味着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或将超过预期。一个两难的处境开始展现在美联储面前,一方面,高达1000万人的就业缺口迫在眉睫,亟需美联储长期维持宽松政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复苏,通胀上行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如果美联储为了通货膨胀提前收紧货币政策,就难以实现长期的就业目标。

这一问题还没得到回答,就被带入了2021年第二季度。3CPI同比增长达到了2.6%,通胀的快速上升引起了市场的担忧。最初,美联储对通胀的态度是不管不顾,在4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认为“通胀上升只反映了暂时性因素,且长期通胀不会高于2%”。美联储对通胀的高容忍度是有迹可循的,20208月问世的新货币政策框架,允许美联储对通胀的短期偏离不做出反应。对美联储而言,通胀的重要性正不断让步于就业,美联储对通胀预期仍然有较大的容忍空间。

然而,美国5月核心CPI同比增长3.8%,核心PCE同比增长3.4%,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高通胀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会持续更长的时间。美联储不得不开始重视通胀问题。在6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自疫情以来首次发出了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将对Taper(削减量化宽松购债规模)的讨论正式提上议程,同时上调了通胀的预期。随着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复苏,美联储已基本具备实施Taper的条件,但具体时间仍值得商榷。过早实施Taper将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恢复,但拖延过久,又不得不面对过高的通胀压力和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在此后的议息会议上,Taper成为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备受瞩目的焦点。7月议息会议,美联储并未调整资产购买规模,但不动声色地设立了两种货币政策工具,为未来的Taper进程做准备。到了8月,美国失业率已低至5.2%,美联储心心念念的就业目标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这为Taper的启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8月议息会议上,鲍威尔首次明确可能会在2021年内启动Taper,到了9月的议息会议,鲍威尔的态度则更加坚决,表示如果经济发展符合预期,下次会议就将宣布Taper

11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如期启动Taper,宣布每月减少购买1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50亿美元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同时,美联储表示将暂不考虑加息,美联储认为高通胀问题来自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不匹配——在需求端强劲复苏的同时,供给端却仍受疫情制约、恢复疲软。从长期来看,美国供应链紧缩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未来将会得到缓解,当下急于用加息的手段来控制通胀可能会自乱阵脚,打乱经济复苏的节奏。因此,美联储以“等等再看”(wait and see)的方法应对通胀,等待供应链问题解决之后再考虑加息。

12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加速Taper,将缩减购买的速度翻倍,由每月减少购买 100 亿美元美债与 50 亿美元 MBS,提速至每月减少购买 200 亿美元美债与 100 亿美元 MBS,在此速度下,明年三月附近将结束本轮量化宽松。通胀预期高涨是美联储加速Taper的主要原因。在此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修改了“通胀暂时论”的描述,承认“通胀已经有一段时间超过了2%的通胀目标”。这意味着,此前美联储可能误判了通胀的走向,供给短缺的程度和时间已经超出了美联储的预期。尽管如此,美联储仍然认为明年年底之前,通胀将会回落至接近2%的水平。

3  2021年美国PCE核心通胀及CPI核心通胀

    数据来源:FRED


三、 政策效果

2021年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的一年。过去一年内,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持续向上,消费表现良好,就业市场恢复迅速。在此基础上,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疫情依然是左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重要原因。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不断上升,疫情产生的负面冲击有所缓和。得益于巨额的财政刺激政策和美联储不遗余力的宽松政策,美国失业率迅速回落,在202111月降至4.2%,接近疫情前水平。然而,疫情对就业市场的不利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退,表现为美国劳动参与率恢复缓慢,大量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新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为全球疫情埋下了不安的种子,美国疫情防控依旧乌云密布。在未来可见的时间里,疫情仍然是美国货币政策的心腹大患。

另一方面,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国的通货膨胀也水涨船高。供给侧恢复缓慢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美联储对通胀的高容忍度是主要原因。然而,截止202112月,美国通胀水平已经长期超过了美联储的通胀目标,11月份的CPI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6.8%,为198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如此大的通胀压力势必会抑制国内需求,这将使美联储不得不正视通胀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

各国高度关注美联储对Taper的态度。2021年第二季度,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提速,美联储已经基本具备实施Taper的条件。然而2013Taper TantrumQE削减恐慌)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各类资产对Taper信号极度敏感,引发了全球资产价格震荡。以此为鉴,美联储对待Taper的态度称得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鲍威尔在答记者问时,甚至说到“我们在讨论是否要开始讨论Taper”,唯恐引起市场恐慌。就这样,美联储小心谨慎地释放Taper信号,等待市场消化,然后进一步释放信号。如此苦心经营终于得到了回报——202111月,万事俱备,Taper如期而至,市场冲击有限,被美联储视为洪水猛兽的Taper Tantrum并未发生。

中长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大方向已经落定。一方面,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财政刺激政策落地,经济景气度持续增强,维持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必要;另一方面,经济快速上行和生产瓶颈刺激通胀走高,收紧货币政策成为当务之急。在12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不仅加速缩减债务购买,还通过加息点阵图传递了2022年可能加息三次的信息。最快等到20223月份Taper完成后,美联储便可以着手准备加息。



2021年欧洲央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在疫情冲击下,2021年欧洲经济经历了萎缩到恢复、反弹的过程。随着疫苗接种进程进入正轨,欧洲经济相较疫情初始逐渐恢复。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劳动力市场修复需要更长时间,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后期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也给欧洲经济环境带来了更多波动。疫情背景下经济复苏分化,供需格局失衡,叠加刺激政策等因素,欧洲的短期通胀压力也显著抬升。

2021年末,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取得进展,叠加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支持,欧元区经济已经摆脱了年初的萎缩困局,实现反弹,制造业以及服务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劳动力市场指标持续改善,失业率保持稳定,经济数据正在向好发展。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欧元区经济的复苏之路将是一片坦途。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来势汹汹,已经开始在欧洲大陆迅速传播,包括荷兰以及法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都已经升级了疫情防控措施。疫情的阴霾将继续对欧元区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在能源危机大幅推升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情况下,2021年末几个月以来,欧元区通胀上行压力持续增强,从分项指标来看,能源价格上涨对CPI贡献度高达三分之二,但即使扣除能源价格,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速仍呈上涨态势。从国别来看,欧元区主要成员国通胀水平已达历史高位。202111月,德国CPI同比上涨6.0%,创1992年以来新高;法国CPI同比增长3.4%,为2008年以来新高;意大利、西班牙、荷兰通胀率攀升至4.0%5.6%5.6%。未来一段时期,价格上涨压力将在不同行业以及成员国之间传导。

这令欧洲央行在调整货币政策上不得不思考如何平衡推动经济复苏与平抑通胀之间的关系,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期面临多重压力。同时,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复苏节奏不同,各行业以及各阶层受到疫情影响存在差异,将“拖累”整体修复步伐,也将加大货币政策协调难度。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利率

2021年,欧洲央行主要再融资业务利率、边际借贷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分别维持在0.00%0.25%-0.50%不变。


2资产购买计划

2021年,欧洲央行根据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 进行净资产购买,总规模为 18500 亿欧元,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将于20223月底结束。欧洲央行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进行资产购买,2021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其PEPP购债速度逐渐加快,第四季度其购债速度开始逐渐放缓,且欧洲央行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在PEPP下进行资产购买速度将更低,并在20223月底停止根据PEPP购买资产。PEPP的再投资期限得到延长,到期证券的本金再投资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底,较此前决定延长了一年。

2021年资产购买计划(APP)下的净购买量以每月 200 亿欧元的速度进行。理事会继续预计 APP 下的每月净资产购买将持续进行,以加强其政策利率的宽松影响。另一方面,为了缓冲2022年初PEPP缩减,甚至退出的影响,欧洲央行决定提高2022年常规的资产购买计划,2022年第二季度从每月200亿欧元增加至400亿欧元,第三季度每月购债300亿欧元。自202210月,APP或将放缓到每月200亿欧元,直至“加息不久前“结束。

理事会还打算在其开始提高欧洲央行关键利率之日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继续对根据 APP 购买的到期证券的本金进行全额再投资,只要有必要保持有利的流动性条件和充足的货币宽松度。


3再融资操作

2021年,欧洲央行通过其再融资业务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特别是,第三系列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I)仍然是银行有吸引力的资金来源,支持银行向企业和家庭提供贷款。


4通胀目标

2021年,欧洲央行于78日将中期通胀目标由此前的接近但低于2%”调整为2%。这是近20年来欧洲央行首次上调通胀目标。欧洲央行承认通胀前景面临上行风险,预计2021年全年CPI增速为2.6%,将2022CPI增速预期从9月的1.7%上调至3.2%


解读

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通胀上行压力的增加,美联储已经宣布加码每月缩减购债规模,对于明年的加息也释放出颇为派的信号。相比之下,欧洲央行继续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并未紧跟美联储的脚步。

事实上,从疫情暴发以来,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整方面一直都相对谨慎。202012月,即便当时面对疫情的二次反扑,欧洲央行依然维持利率不变,只是将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规模增加5000亿欧元,期限延长9个月至20223月底,并且将第三轮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优惠利率到期日延长一年至20226月。欧洲央行上调通胀目标,也显示出欧洲央行坚定的宽松立场。相较于美联储,欧洲央行允许通胀指标在一定时期内“温和”超过2%更为谨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而在20219月,欧洲央行内部已有派官员开始敦促欧洲央行尽快开始缩减购债、削减刺激计划,但欧洲央行依然不为所动。当前,面临经济复苏与通胀上行双重压力的欧洲央行,依然选择谨慎行事,表示将按计划在20223月结束PEPP,同时扩大另一项债券购买计划的规模。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表示,相较于美联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是政策空间较小。欧洲央行基准利率长期处于负值区间,存款便利利率已达负0.5%水平,利率调控空间明显不足,更多地依赖于资产购买等量化宽松操作。二是与财政配合能力有限。货币一体化、财政分而治之,一直以来是欧元区的系统性问题。相较于美国,欧元区在政策组合拳的力度、配合度、时效性方面均存在短板。三是内部分化加大协调难度。在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受疫情影响以及经济复苏节奏分化,通胀容忍度各异,对货币政策的利益诉求也有所不同。同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来势汹汹,也使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欧洲经济持续造成困扰。因此,欧洲央行在政策制定中面临更多的掣肘因素与协调问题。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三、政策效果

2021年年初,在发达经济体中,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并不突出,复苏动能相对疲弱。在2020年四季度以及2021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处于衰退之中。2020年四季度,欧元区GDP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4.4%2021年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2%

不过,在实施疫情防控措施、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以及欧洲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支持下,欧元区经济不久便迎来复苏与反弹。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欧元区经济复苏逐渐有了起色,在摆脱衰退之后,经济开始持续增长。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112月的最新预测,2021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达到5.2%。不过,欧元区经济或将在未来继续受到供应链紧张以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等因素的困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元区经济将延续扩张态势,但将面临三重风险。第一,疫情封锁与重返开放之间反复摇摆。疫情从根本上影响经济复苏态势。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出现,新增确诊病例等指标抬头,欧洲多国在重新开放与重返限制之间摇摆,人流、物流等受阻,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尚不稳固。

第二,外部挑战与内部失衡相叠加。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回落,供应链紧张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对欧洲制造与经济复苏具有限制作用。同时,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经济复苏节奏不同,各行业以及各阶层受到疫情影响存在差异,将拖累经济整体修复步伐。

第三,宽货币与高通胀的两难局面。当前,欧元区通胀中枢显著上移,202111月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长4.9%,刷新历史纪录水平。通胀加速攀升以及美联储加快缩减购债,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压力。但是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各部门债务高企将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4 2021年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年英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脱欧叠加疫情,令英国2021年的经济复苏道阻且长。根据英国政府1111日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英国2021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3%,低于英国央行此前预估的1.5%,较上一季度(5.5%)显著下降。这意味着英国经济复苏速度落后于G7中的其他国家。受大量劳动力和供应链短缺影响,英国经济复苏在第三季度失去了动力 英国央行11意外地宣布利率不变,维持在0.1%的历史最低点,引发英国和全球债券市场震荡,英国国债收益率出现多年来最大波动。

2021年,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和与新冠相关的供应链瓶颈,全球通胀飙升。在英国,脱欧后的贸易和移民壁垒更是加剧了通胀问题。英国央行一直在发出信号,表明开始让经济摆脱庞大的大流行刺激计划的时机即将到来,语气明显转向“鹰派”。但11月,英国央行意外维持利率不变,称决策层需要有更多时间来了解政府休假计划终结对劳动力市场的打击程度。而随后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雇主在11月份雇佣了创纪录的员工人数。隔夜公布的英国11月消费者物价涨幅创下逾十年来新高,同比涨幅从10月的4.2%跃升至5.1%,达到英国央行此前预计在20224月才会达到的水平。

尽管如此,新冠奥密克戎变种导致经济增长步履蹒跚,官方重新实施出行限制政策,成为经济面临的主要下行风险。202112月英国PMI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种病毒传播重创了英国酒店和旅游公司,导致私营部门增长降至10个月低点。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2021年,英国央行维持利率在0.1%,直到北京时间20211216日,英国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15个基点至0.25%。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利率变动的投票结果为8-1-0(升息-不变-降息),英国央行委员滕雷罗反对加息。市场先前预计维持不变。上一次投票比例为2-7-0

英国央行推行资产购买计划,资产购买总规模为8950亿英镑,其中投资级企业债券购买存量为200亿英镑,国债购买存量为8750亿英镑。同时,英国央行也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购债速度。


解读

在美联储宣布加速缩减购债规模后,英国也跟上了收紧的步伐。相较于英国央行和美联储,在同日公布利率决策的欧洲央行更加鸽派,宣布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通胀成为英国央行加息的推动因素。英国央行表示,有迹象表明英国国内物价仍在持续上涨,通胀率可能在20224月份达到6%左右的峰值。为了可持续地实现英国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一定程度上温和收紧货币政策可能是必要的。此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英国2021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创近10年新高,远高于该央行2%的政策目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各国央行都在艰难平衡经济复苏与通胀压力。部分经济体通胀压力持续增大,这部分经济体央行偏向于鹰派。

英国央行2021年末的加息主要源于通胀压力加剧以及就业市场复苏。“12月份英国央行加息并不意外。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英国通胀持续高于政策目标,此前英国央行官员也多次释放鹰派信号,市场对英国央行加息早有预期。与英国央行11月份会议相比,虽然奥密克戎毒株给疫情前景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但通胀压力进一步高位上涨,需要央行有所行动,这是驱动英国央行选择率先加息的主要原因。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表示,目前,英国央行正面临着政策两难,一方面,通胀压力快速走高,英国央行预计通胀将在20224月份继续升至6%高点,而加息可以对抗通胀。另一方面,新型变种毒株开始在英国蔓延,对经济复苏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需要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在此两难背景下,英国央行选择加息,政策关注重点放在抑制通胀上,预计20222月份可能会继续加息。

  (来源: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


三、政策效果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当地时间20211215日公布数据显示,英国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达到近十年新高,远高于央行2%的政策目标;核心CPI同比上涨4.0%,为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英国存在一些特殊性,使其与美国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在通胀方面更加敏感。白雪分析,一是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更高,二是英国退欧后移民流失加剧。因此,无论是近期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还是英国劳动力市场严重的供给短缺引发的薪资上行,对通胀预期的抬升都会比美国更为严重。

此外,从就业方面看,11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10月就业人数增加了16万至2930万人,已经比20202月疫情暴发前高23.5万。在截至20219月的三个月内,失业率从之前的4.5%降至4.3%,降幅超过预期,为2020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11月份英国失业率降至4.2%,已接近疫情前4%左右的水平,也支持了英国央行202112月开启的加息。

  (来源:证券日报)



2021年日本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1年第一季度,日本央行为了实施更有效和可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地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灵活有效地应对经济、物价和货币条件的变化,毫不犹豫地实现2% "物价稳定目标"。在货币政策上通过操控长短期利率、资产买入计划等政策手段来实现管理目标。二季度日本经济较一季度有所好转,GDP环比增长0.5%,虽实现正增长,但依然较为疲弱。三季度日本疫情再度恶化,进入第四次“国家紧急状态”,经济再次受到冲击。虽然东京奥运会顺利举办,但对经济的提振效果有限,三季度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10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日本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至2.4%,较7月时下调0.4个百分点。

首先,消费增速下降,并且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奥运会的举办加速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多地进入疫情紧急状态,拖累了整体消费。7月日本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同比微升0.7%8月则同比下降3%,在连续增长两个月后再度下滑。而且与20198月相比,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仍低约10%,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其次,制造业缓慢扩张,服务业依旧低迷。三季度制造业Markit PMI平均水平为52.4,仍然维持扩张态势,但较二季度的53有所下降。制造业PMI呈现回落的趋势,7月制造业PMI录得538月、9月分别下降至52.751.59月制造业PMI分项显示,产出和新订单在今年以来首次进入收缩区间,供应链约束导致成本录得13年以来的最大升幅。三季度大部分时间在疫情紧急状态,服务业活动受到较大制约,延续了二季度的低迷态势,服务业Markit PMI月均录得46.3,较一季度的48有所下降,仍在荣枯线以下。最后,对外贸易指标严重恶化,拖累经济增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日本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同时国内疫情严峻和原材料短缺拖累企业生产,出口增长受限。日本三季度进口总额较二季度扩大4.7%,出口总额基本持平,贸易逆差由二季度的7.4亿美元大幅扩大至88亿美元。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长短期利率操作

继续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目标,即短期利率在-0.1%10年期债券收益率0%


2.资产买入计划

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年度购买上限维持在1800亿日元不变,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年度购买上限维持在12万亿日元不变。

对于CP(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到20223月末为止,大约将购买上限维持在20万亿日元。20223月末之后将慢慢降低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3.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

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控制收益率曲线,以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继续扩大货币基础,直到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超过2%并稳定在目标以上。根据(1)继续实施提供特别资金支持的计划以应对新冠疫情;(2)通过购买日本国债和美元业务,不设上限地提供充足的日元和外汇;(3)继续实施资产买入计划;密切关注新冠疫情,并在必要时毫不犹豫采取额外的宽松措施。


4.通过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融资方案

央行将以零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其向企业发放气候变化所需贷款。方案于202112月开始实施,到2031331日结束。


5.应对新冠疫情的专项资金支持计划

将抗疫特别融资支持计划的部分措施延长六个月至2022 9 月,继续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比如,在20223月结束对企业债券的紧急购买,但延长部分中小企业融资优惠政策至20229月底,将部分针对小型企业的疫情救援贷款计划延长至20223月最后期限之后。


解读:

日本央行的政策立场还是不会立马做出调整,将继续坚持2%的通胀目标,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并且,调整专项资金支持计划,继续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三、政策效果

维持政策不变仍然是日本央行主要应对手段。随着新冠疫情对服务消费造成的打击、对供给限制的影响趋于减弱,同时受外部需改善带动,加上宽松的金融环境和日本政府一系列措施的支持,日本经济将实现复苏。包括家庭部门在内,日本经济整体呈现从收入到支出的良性改善趋势。企业利润和商业景气状况持续改善,企业固定投资整体有所回升,私人消费逐渐恢复,新冠疫情带来的下行压力减弱。住房投资回升,公共投资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表现较弱。

虽然增速较慢,但日本经济有望持续以高于潜在增长率的速度增长。短期内,主要受能源价格上涨推动,预计CPI(所有项目扣除新鲜食品)将维持零以上的速度温和上涨。虽然存在暂时的波动,但受产出缺口改善、中长期通胀预期升温等因素的作用,日本通胀将逐渐加快上涨。

  (来源:日本央行官网、新浪财经,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2021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6%。但在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预测中,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小幅放缓。而同时,全球均衡复苏面临的风险和障碍已变得更加显著。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但全球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可能会持续很多年。

危机加剧了疫情之前的脆弱性,各国的经济前景出现分化。近半数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以及部分中等收入国家现在可能会落后得更远,这将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的大部分进展付之东流。各国内部的不平等也在加剧。较低技能的工人、年轻人、女性劳动者和在非正式部门就业的群体遭受了尤为严重的收入损失。

各国需要继续推进相关政策来维持经济复苏,包括确保并扩大疫苗供应,以及维持经济救助措施和定向政策支持。在实施这些政策时,各国需要考虑其所处的疫情阶段、经济复苏的力度以及各国的结构性特征。国际社会也必须开展多边合作,以确保所有国家能公平地获得疫苗,让资金受限的经济体获得充足的国际流动性。

随着经济复苏取得进展,各国应大力推进经济改革,扩大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和绿色/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促进资源重新配置,减轻长期创伤效应。通过建设更为包容、更数字化和更加绿色的未来,各国将能实现更快、更持久的经济增长。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为应对疫情大流行,IMF提出了一项目标明确、行动务实、成本可行的计划。该计划依靠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包括获取COVID-19工具加速计划各合作伙伴和全球疫苗获取规划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正在开展的工作)、以及世界银行集团、世贸组织和许多其他组织的工作。该计划的估计费用为500亿美元,将在发展中国家更快结束这场大流行疫情,减少感染和生命损失,加快经济复苏,并预计到2025年创造约9万亿美元额外全球产出。所有人都将获益——虽然约60%的收益将流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但其余40%将惠及发达国家。

202182日,IMF理事会批准了规模为6500亿美元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SDR)普遍分配(约合4560亿特别提款权),以增加全球流动性。本轮SDR普遍分配将于2021823日生效。新生成的SDR将按照现有份额比重提供给IMF成员国。在本轮分配中,约有2750亿美元(约合1930亿特别提款权)提供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低收入国家。

IMF通过分析工作、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可以提高成员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各方开展气候行动的有利形势,进一步提高各方在气候问题上的认识。此外,IMF利用其召集各方汇聚一堂的力量,也能帮助促进各国开展政策协调。现在,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具全球性的挑战。

20211215日,IMF执董会批准了控灾减灾信托(CCRT)下25个成员国的第五笔(也是最后一笔)债务减免,此次减免的是这些国家将于2022111日至413日到期的、符合条件的IMF债务。

本次批准的第五笔债务减免总额约为8210万特别提款权(约合1.15亿美元)。此前的四笔债务减免分别于2020413日、2020102日、202141日和2021106日获得批准。本次债务减免将帮助这些国家释放紧缺的资金资源,用于提供重要的医疗、社会和经济支持,缓解新冠疫情的影响。本次批准的债务减免是最初于2020413日批准的两年期新冠疫情相关债务减免安排的最后一笔减免,该安排下的债务减免总额累计达到约6.9亿特别提款权(约合9.64亿美元)。

CCRT2020414日至2022110日到期的IMF债务的债务减免帮助了最贫穷和最脆弱的成员国释放资源,用于抗击疫情并应对其影响。IMF鼓励符合CCRT条件的国家继续落实新冠疫情相关支出方面的治理保障承诺,并重申了透明度和问责制的重要性。IMF还欢迎一些符合CCRT条件的成员国过渡到高信贷档(UCT)贷款规划,因为这种规划能为复苏期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框架。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IMF官网)



2021年世界银行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在过去一年里,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继续影响世界各国。疫情造成全球健康和经济危机,其规模和影响均前所未有:卫生系统不堪重负,各国屡屡采取大面积封锁措施,学校停课,粮食供应中断,收入减少,而穷人、妇女、老人、非正规工人和其他脆弱群体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疫情逆转了过去数十年的减贫进展,2020年有约1亿人陷入极端贫困。许多国家在努力应对疫情危机的同时也面临债务困境风险。它扩大了不平等,且带来的风险是经济复苏可能会把穷国甩在后面。此外,在这场危机到来之际,许多国家还面临导致其异常脆弱的长期挑战 :如不可持续的债务、气候变化、冲突和治理不力

在各国继续设法应对疫情的健康、经济和社会影响之际,世界银行集团努力通过对新冠疫情的综合响应——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危机响应行动——来拯救生命,保护穷人和脆弱群体,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以更好的方式重建经济。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20204月到20216月,世界银行为应对新冠疫情承诺资金额超过1570亿美元,这是世界银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危机应对。世界银行帮助各国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并为62个国家的新冠疫苗提供资金。通过包括全球数据库和各国数据的网站,工作组正在跟踪和监测具体的全球和国家一级差距,以支持更快、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加速发展中国家获得COVID-19疫苗、治疗和测试。世界银行集团努力确保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在疫苗接种上不掉队。20216月,世界银行把疫苗资助总额提高到200亿美元(期限为18个月),用于继续助力有关国家采购疫苗、为其国民接种疫苗以及从长期角度加强国家医疗卫生系统。

世界银行与COVAXAVAT、非洲联盟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共同致力于优先帮助各国购买和部署疫苗。世界银行对最贫困国家的支持创历史新高,包括向符合国际开发协会贷款资格的国家提供赠款和高度优惠的贷款。

在帮助各国应对新冠肺炎危机的同时,世界银行也在努力促进绿色、韧性和包容性发展。世界银行集团2021622日公布新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创纪录水平的气候融资,减少排放,加强适应,将资金流向与《巴黎协定》目标对齐。2021-2025年行动计划将世界银行集团的工作从投资绿色项目扩大到帮助各国全面整合气候与发展目标。这个行动计划也是在各国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破坏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情况下出台的。

世界银行集团1215日宣布针对国际开发协会(IDA)的930亿美元一揽子增资,用以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新冠危机并构建更加绿色、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未来。这笔资金包含了48个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以及世界银行合计捐赠的235亿美元,其中,48国捐赠款包括从资本市场所筹资金和穷国所偿欠款,世行捐赠款为其自有资金。

IDA20期增资(IDA20)方案实施期内,上述资金将面向74个世界最贫困国家(IDA成员国)提供。该方案的重点内容是帮助这些国家克服新冠危机影响实现复苏。在这些国家,持续肆虐的新冠疫情正导致贫困状况恶化,削弱增长势头,危及韧性和包容性发展的前景。当前,这些国家正奋力应对政府财政收入下滑、债务脆弱性增强、脆弱性、冲突和不稳定风险增大以及识字率下降等诸多挑战。目前,约三分之一的IDA成员国正面临日益迫近的粮食危机。

为帮助各国实现更绿色重建,上述资金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将用于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是帮助这些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不断增大的影响并保护生物多样性。IDA也将加大对这些国家的支持力度,助其为应对大流行病、金融冲击以及自然灾害等未来危机做好准备。尽管IDA20将对全球所有IDA成员国提供支持,但相关资金将更多地惠及非洲,因其将收到上述资金中的约70%

有了这笔数额巨大的资金,IDA将能够加大其对疫情应对的支持力度并应对卫生挑战,助力4亿人获得不可或缺的健康与营养服务。预计社会安全网计划也将惠及多达3.75亿人。

IDA20方案中包含更具雄心的政策承诺,将更有能力优先支持以下关键领域:

1)人力资本,这是IDA20新增的专项主题,涵盖疫苗、健康营养、教育、安全网,尤其关注包容,包括残疾包容;

2)气候变化适应、韧性以及保护自然资本和生物多样性,这与世界银行《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各国统筹气候与发展事务;

(3) 缩小性别差距,包括投资增强妇女权能以及经济和数字包容;

4)创造就业,通过韧性金融系统支持私营部门和基础设施投资,提高生产率,增加更好的就业机会;

5)应对脆弱、冲突和暴力局势,量身定制国家参与办法,改善难民和收容社区的境况,加强治理及韧性。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世界银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