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
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 首页 > 文章详情
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时间:2021年10月14日    点击数:

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1年期和5年期LPR仍然保持稳定不变,分别为3.85%4.65%。受煤炭、化工和钢材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扩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游及下游企业影响较大。进入三季度,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同比均上涨,7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9.0%8P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9.5%2021年,房地产违约风险增大,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明显上升。截至20216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分别为4.29%1.56%1.69%,较2020年末分别上升1.97%0.25%0.34%

927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提出要加强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央行逆回购

2021年第三季度,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共186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购共10200亿元,利率为2.20%14天期逆回购共8400亿元,利率为2.35%

2.央行票据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共发行300亿元人民币的央行票据,这既有利于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满足市场需求,也有利于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3.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

  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共进行150亿元的为期3个月的央行票据互换,费率为0.10%

4.中期借贷便利与常备借贷便利

20217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95%。期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51000亿元。

8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6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95%。期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50000亿元。

9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6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95%。期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50000亿元。

20217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2.32亿元,其中隔夜期0.02亿元,7天期2.30亿元,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3.05%3.2%3.55%。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3亿元。

8月,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0.6亿元,均为隔夜期。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3.05%3.2%3.55%。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0亿元。

9月,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24.6亿元,其中隔夜期0.3亿元,7天期23.3亿元,1个月期1.0亿元。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3.05%3.2%3.55%。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4.3亿元。

5.存款准备金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7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不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目前金融机构中最低的,保持在这一低水平有利于金融机构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和自身稳健经营。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调整中央银行的融资结构,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货币政策

一、 货币政策背景

美国疫情有所缓和:截止至924日美国日新增确诊病例数12.8万人,最近七天总死亡病例数、住院人数、现存重症病例数均较9月初回落。美国新冠滚动死亡率最新值为1.35%,明显低于8月上旬2.6%的高点。

6月份以来,美联储持续释放将要实施缩减购债Taper)的政策信号,然而,9月美联储议息仍未宣布启动Taper。美联储可能何时开始Taper?美联储实施Taper会是怎样的路径?如果启动Taper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市场仍没有定论。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美联储Taper通常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释放Taper信号——宣布Taper——开始Taper操作——完成Taper。目前,美联储正处于第一个阶段,即释放Taper信号。美联储已经开始在议息会议上讨论Taper,并与公众沟通以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Taper预期,但由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美联储仍在观望经济形势的同时不断权衡利弊,视情况调整后续动作节奏。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7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对于利率及资产购买方面并未作出任何调整,对于经济表述总体乐观,但平静之中暗藏“鹰”机——美联储新设货币政策工具,设立缓冲机制为Taper做准备。美联储宣布建立两个常设回购协议(repo)工具——国内常设回购工具(SRF)和外国和国际货币当局的回购工具(FIMA repo)。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甚至过剩,但是一旦Taper可能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本次设立两项常设回购工具实际为防止Taper后流动性紧张提前做出缓冲,同时,两项工具的主导方分别为金融机构和国外货币当局,均非美联储,使得工具更加灵活。

8月虽然美国失业率已经低至5.2%,但仍然高于疫情前的水平(4%)。劳动参与率的恢复不完整的三个原因是:退休人数激增、家庭看护责任增加和第三轮疫情扩散。由于第三轮疫情感染病例激增拖累经济增长,以及与疫情相关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供应短缺继续太高物价,美国8CPI环比上涨了0.3%,核心CPI环比上涨了0.1%8月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上涨8.3%,创201011月以来新高,这是由于第三轮疫情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的持续扩散间接助推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在827日晚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讲话: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判断延续了7FOMC的积极基调,而对加息的谨慎措辞仍体现鸽派立场。鲍威尔肯定了最近一个季度就业市场取得了“明显进展”(clear progress),但距离联储的“最大化就业”目标还需要持续进步;同时肯定了通胀已向着联储目标取得“巨大进步”,当前市场通胀预期有所回落,正向着长期的2%目标回归——再度强调通胀过快上行(spike)更多是由于疫情和经济重启等短期因素所致。关于货币政策方面,鲍威尔首次明确可能会在今年开始削减QE,但距离加息仍很“漫长”。

9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不变,未宣布启动Taper,但提到“如果经济进展符合预期,可能很快缩减资产购买”,会后鲍威尔更是明确表示如果经济发展符合预期,下次会议就将宣布Taper。此外,有关Taper的节奏,鲍威尔表示2022年年中左右结束可能是适宜的。此外,鲍威尔再次强调Taper和加息为两个独立事件,避免届时有资金借题发挥引发市场不必要的波动。相较6月会议,本次美联储经济预期中,202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通胀预期大幅上调,但长期增长与通胀预期均变化不大。鲍威尔对于通胀的态度仍然是强调其暂时性,8月的CPI及核心CPI均低于预期和前值,已经显示了短期见顶的信号。


政策解读: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必要前提是经济持续增长(包括就业情况明显改善和通胀预期的抬升)。由于2020年美联储启动QE主要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分析认为,此次考虑货币正常化只是计划回归2013-2018年的政策方向。2013-2018年,美联储的货币正常化措施分为退出QE(包括缩减购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抬高短端利率(即加息)、减持已购买的美国国债和政府支持有抵押债券(即缩表)三步。而美联储近期货币政策表明,如果美国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且通胀问题持续,预计美联储将通过实施Taper来降低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速度,抬升国债收益率。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的结果表明,美联储预计的Taper开始时点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节奏略快于预期。从市场的反应来看,美联储在过去数月持续的引导市场对于Taper的预期,已经成功的让投资者做好准备,因此美股市场也并未出现大幅波动。而一旦美联储正式宣布Taper,在货币供应量边际增速实际开始放缓之前,Taper的影响会通过预期的变化首先传达到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很可能为防范风险集中抛售高风险类美元资产,转而购买避险资产,对高风险资产价格形成压力,抬高安全资产价格,加大资产价格的波动性。

对于加息问题,鲍威尔仍然模棱两可,其回应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点:通胀目标已达标(前提是通胀仍然维持在达标水平),劳动力市场未达标。因此问题关键在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目前全美劳动力市场有1000万个职位空缺,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仍有超过840万的失业者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一方面是空缺岗位多,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人,美国就业市场的表现显然不能令美联储满意。显然,未来在通胀依然高企的前提下,美联储加息与否取决于就业市场,主要就看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能否好转。然而这并非易事。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乃是沉疴旧疾——2008年金融危机就曾冲击美国劳动力市场,与本次疫情带来的冲击相似,其同样表现为空缺职位招聘人数不足,因此加息仍显“漫长”。



2021年第三季度欧洲央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1年以来,随着疫苗接种进程回归正轨,欧洲经济显著反弹。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劳动力市场修复需要更长时间,雇佣模式出现变化,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与此同时,全球化遇阻,保护主义上升,价值链收缩,叠加前期低基数和无限量流动性释放,通胀水平先于经济复苏进程抬升,连续数月触及2%水平,迫使欧洲央行履行收紧货币政策的目标承诺,欧洲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现实困境。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加剧。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不断升温。美国经济快速反弹,通胀水平显著抬升,长端国债收益率上行,逆回购工具使用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近期,美联储上调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和隔夜逆回购协议便利利率(ON RRP),持续释放讨论 Taper 信号。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央行跟随放缓购债规模或提前启动加息操作。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担忧情绪上升。722日议息会议前五个交易日,欧洲股市波动加剧,德国DAX指数、法国CAC40指数和意大利富时MIB指数一度下跌4.2%4.0%4.9%。直至欧洲央行释放鸽派信号,欧洲股市才快速呈现回升态势。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利率

主要再融资业务利率、边际借贷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分别维持在0.00%0.25%-0.50%不变。为了支持其对称的2%的通胀目标,并符合其货币政策战略,理事会预计欧洲央行的关键利率将保持在目前或更低的水平。

2资产购买计划

至少在20223月底之前,理事会将继续根据PEPP进行净资产购买,总金额为18500亿欧元,直到判断冠状病毒危机阶段已经结束。根据对融资条件和通胀前景的联合评估,理事会认为,与前两个季度相比,PEPP下的净资产购买速度加快,可以保持良好的融资条件。

理事会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购买,以防止融资条件收紧,这与应对大流行对预期通胀路径的下行影响不符。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跨资产类别和跨司法管辖区的购买灵活性将继续支持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

资产购买计划(APP)下的净购买量将继续以每月200亿欧元的速度增长。理事会继续预计APP下的每月净资产购买将持续进行,以加强其政策利率的宽松影响,并在开始提高欧洲央行的关键利率前不久结束。

理事会还打算在其开始提高欧洲央行关键利率之日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继续对根据 APP 购买的到期证券的本金进行全额再投资,只要有必要保持有利的流动性条件和充足的货币宽松度。

3再融资操作

理事会将继续通过其再融资业务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特别是,第三系列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I)仍然是银行有吸引力的资金来源,支持银行向企业和家庭提供贷款。

4通胀目标

欧洲央行于202178日宣布,将中期通胀目标由此前的接近但低于2%”调整2%。欧洲央行在完成货币政策战略评估后发表声明,将欧洲央行中期通胀目标设定为2%,并强调向上或向下偏离目标都是其不希望看到的。声明还说,当名义利率过低时,欧洲央行将采取强有力的货币政策行动,以避免通胀持续低于政策目标,并允许通胀水平短期适度高于目标。


政策解读

在控制通胀率方面,欧央行宣布将中期通胀目标设定为2%,这是近20年来欧洲央行首次上调通胀目标,也显示出欧洲央行坚定的宽松立场。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强调,欧洲央行的新立场与美联储不同,该战略使欧央行能够在不利冲击期间采取特别有力的应对措施。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决定追求一个平均”2%的目标,这意味着它将在经济上升期间让通货膨胀适度放宽,以弥补过去的不足。相较于此,欧洲央行允许通胀指标在一定时期内温和超过2%更为谨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为什么选择在全球央行逐步转向的当下,欧央行不改宽松政策,逆势上调通胀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短期通胀压力的显著上升。在疫苗接种与经济复苏分化背景下,全球供需格局失衡,通胀水平显著抬升,特别是二季度以来欧洲经济加速复苏,5月、6月份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调和CPI)分别同比增长2.0%1.9%,原本持续低于2%的通胀水平向2%的政策目标值逼近。赵雪情表示,欧洲通胀后续大概率将经历一个先扬后抑的过程。短期内,经济复苏分化,供给端恢复滞后于需求端,大宗商品价格阶段性回升,叠加刺激政策、低基数效应等因素,欧洲通胀水平将维持高位。特别是考虑到楼市价格攀升,对物价水平影响较大,将推升HICP指数。但长期来看,随着供给端恢复,全球物流与贸易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将见顶,欧洲通胀水平未来将逐步回落在2%以下水平。

二是疫情加剧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困境。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夏季经济预测报告指出,欧洲经济正以超预期速度反弹,欧盟和欧元区今年经济增幅均将达到4.8%,明年均为4.5%,欧盟和欧元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今年年底前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然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仍对欧洲经济造成困扰。近日,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地新增感染人数再度升高。德国卫生部长警告说,有迹象显示整个欧洲的疫苗接种行动正在失去动力,而德尔塔变异毒株蔓延可能在整个欧盟引发新一波疫情。支撑经济和通胀目标不可兼顾,欧洲央行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于就业、工资、物价增长等货币政策的决策逻辑,调整政策框架,提高收紧货币政策的门槛。与此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升温,加剧市场紧张情绪,有待欧洲央行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下一步方向。

(来源:金融时报)



2021年第三季度英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1年第二季度英国和全球GDP都有所增长,因为许多国家放松了控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限制措施。英国央行估计,英国加权的世界GDP2021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3%,比5月报告中的预测略强,反映出欧元区的活动强于预期。持续的复苏下,第二季度的世界GDP仅比大流行之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水平低约0.5%。在英国,2021年第二季度的GDP预计将增长约5%,也高于5月份的预测。复苏的动力来自于消费者支出的明显回升,因为与新冠肺炎病毒有关的限制措施被放宽了。在2021年第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预计比2019年第四季度低4%左右。自5月以来,一些国家的新冠肺炎病毒病例已经上升,与Delta变体有关。预计这将对经济活动产生一些影响。尽管如此,英国央行调查显示,全球GDP继续扩张,英国加权的世界GDP预计在第三季度将增长约1.5%

英国央行表示,全球价格压力持续增加,反映出经济活动复苏的速度以及不均衡性,也反映了供应链的中断。受此影响,英国6CPI同比上涨2.5%,比5月份报告中的预期高了0.8个百分点。英国央行预计,受能源和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英国通胀水平将在短期内暂时上升,CPI将在第四季度达到4%。之后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供应短缺缓解以及全球需求重新平衡,CPI将回落至接近央行2%的目标。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202184日结束的会议上,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认为货币政策的现行立场仍然适当。MPC投票决定维持银行利率在0.1%,将通过发行中央银行储备金融资的英镑非金融投资级企业债券购买存量维持在200亿英镑;继续执行其现有的英国政府债券购买计划,由中央银行储备金的发行提供资金,将这些政府债券购买的目标存量维持在8750亿英镑,因此资产购买的总目标存量为8950亿英镑。


政策解读

英国央行利率政策宣布后,市场反应较为平淡。贝伦贝格高级经济学家卡勒姆皮克林表示,尽管英国央行的语气明显转向鹰派,但由于政策制定者目前仍处于空谈状态且暂未采取行动,英镑和国债收益率的上涨趋势微乎其微。

一些分析师表示,英国央行的报告显示出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存在压力,要求比此前预期的时间更早地提高借贷成本。德勤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伊恩·斯图尔特就认为,如果在冬季没有出现另一波感染高峰,并且经济表现符合央行的预测,那么第一次加息可能会在明年春季或初夏出现。但也有分析师认为,收紧货币政策的任何行动都可能推迟到2023年。投资银行杰富瑞的经济学家马歇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表示,官员们希望保持灵活性,不太可能就未来加息的时间和幅度进行任何认真的讨论。最早要到明年才能开始讨论

咨询公司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露丝·格雷戈里表示,央行的声明比预期的更为鹰派,也利用其经济预测传达了对经济前景更为乐观的信息,央行现在认为,英国失业率的峰值已经出现,而不是在第三季度达到5.4%格雷戈里说:目前讨论紧缩政策的机制,也是紧缩越来越近的另一个信号。但央行有可能在2023年中期前都继续保持紧缩政策不变

(来源:新华丝路)



2021年第季度日本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日本经济目前正在面临诸多挑战,通胀率上涨缓慢。国内需求疲软,企业不愿将原材料成本上升转嫁给消费者可能令通胀率持续温和增长。出口和GDP增长也在短期内放缓,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工厂因为新冠疫情关闭而导致日本制造商受到重创。个人消费方面,餐饮、住宿等消费压力依然较大,持续处于停滞状态。房产投资正在好转,公共投资持续缓慢增加。日本政府还计划将一系列项目延长到明年3月,以缓解受疫情影响企业的融资压力。尽管企业融资现状较前一段时间有所改善,但是提供面对面线下服务的企业融资状况依然严峻。此外,德尔塔变异病毒正急剧扩散,这使得经济增长前景面临严峻挑战及高度不确定性。日本央行目前必须密切关注新冠疫情对经济复苏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快速恢复、欧美经济相继复苏等因素会拉动日本外需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日本新冠疫苗接种率提高和确诊病例数量减少,日本国内消费也有望逐步恢复。

总之,日本经济状况受新冠疫情影响处于严峻的状态但基调正在好转,海外经济也正在恢复,央行准备在必要时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 长短期利率操作

继续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目标,即短期利率在-0.1%10年期国债利率维持0%

2、 资产买入计划

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年度购买上限维持在1800亿日元不变,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年度购买上限维持在12万亿日元不变。

对于CP(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到20223月末为止,大约将购买上限维持在20万亿日元。

3、 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

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控制收益率曲线,以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继续扩大货币基础,直到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超过2%并稳定在目标以上。密切关注新冠疫情,并在必要时毫不犹豫采取额外的宽松措施。

4、通过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融资方案

央行将以零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其向企业发放气候变化所需贷款。方案于202112月开始实施,到2031331日结束。


政策解读:

日本银行以实现2%的“物价稳定”为目标,在稳定持续这一目标所需的时间点之前,继续实行“长短不一、量、质的货币宽松政策”。消费者物价指数(除外的生鲜食品)比去年上升率稳定超过2%之前,将继续扩大货币宽松政策。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9月底表示,日本通货膨胀率即使在调整后基础上也远低于美国,如果有必要,将会毫不犹豫地加码宽松政策。

日本的经济以面对面的服务部门为中心,虽然相比起新冠疫情之前有所降低。但是随着疫苗的接种进程,传染病的影响也逐步缓和。日本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经济将逐步恢复。

(本文内容来自于日本央行官网、新浪财经)



2021年第三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今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6%。但在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的最新预测中,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小幅放缓。而同时,全球均衡复苏面临的风险和障碍已变得更加显著

中美两国仍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即便二者的增长势头正在放缓。一些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势头仍在增强,包括意大利和更广泛的欧洲地区。相比之下,由于疫苗短缺和政策应对能力有限,许多其他国家的增长形势持续恶化,一些低收入国家尤为如此。不仅如此,各国经济命运的分化正变得更加持久。到2022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产出预计将恢复至疫情前的趋势水平。但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更多年份才能迎来复苏。由于经济复苏的推迟,这些国家将更难避免经济的长期创伤效应。这包括失业带来的长期影响——它对年轻人、女性和非正式部门劳动者的打击尤其严重。

许多国家的总体通胀率都迅速上升了——而同样,其中一些国家受到的影响更严重。IMF预计,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价格压力确实将在2022年消退,但在一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价格压力将持续存在。通胀带来的一个特别问题是全球粮价的上涨。过去一年,全球粮价涨幅超过30% 。粮价上涨,加之能源价格走高,进一步加重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更普遍地说,通胀前景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通胀预期持续上升,可能导致利率快速走高和融资环境急剧收紧。这将给债台高筑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尤为严峻的挑战。

IMF估计,全球公共债务规模已接近GDP100%。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国在危机中采取的必要的财政应对措施,也反映了疫情影响下产出和收入的巨大损失。在这方面,各国同样存在着严重分化。一些国家受到的影响大于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处境尤为严峻。许多国家的财政实力在疫情暴发前就已非常薄弱。如今,它们的预算空间进一步缩小,以有利条件发行新债的能力也非常有限。简言之,这些国家是“财政融资的鸿沟”中的落后一方,它们当前的处境十分艰难。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1. 新一轮特别提款权(SDR)普遍分配

202182日,IMF理事会批准了规模为6500亿美元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SDR)普遍分配(约合4560亿特别提款权),以增加全球流动性。本轮SDR普遍分配将于2021823日生效。新生成的SDR将按照现有份额比重提供给IMF成员国。在本轮分配中,约有2750亿美元(约合1930亿特别提款权)提供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低收入国家。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本轮分配是IMF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SDR分配,也是在空前危机下对全球经济的一剂强心针。本轮SDR分配将使所有成员国受益,满足全球各国对储备的长期需求,巩固信心,并提升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健性。特别是,本轮分配将为IMF最脆弱的成员国提供支持,帮助它们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影响。

IMF还将继续与成员国开展积极接触,以确定较富裕国家向较贫穷和较脆弱成员国自愿转借SDR的可行选项,支持它们在疫情后实现复苏,并促进有韧性、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2. 为低收入国家提供支持

疫情对许多低收入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这些国家的产出增长陷于停滞甚至有所降低,生活水平下降,贫困率上升,其在过去十年中取得的坚实进展正面临着威胁。

IMF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做出了响应。2020年,IMF50个低收入国家提供了13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这是疫情暴发前年均20亿美元资金援助规模的六倍以上。IMF还以赠款形式,为29个最贫穷、脆弱的成员国提供了7.39亿美元的债务减免。

四分之三的新增贷款来自“减贫和增长信托基金”(PRGT──这是IMF向低收入国家提供零息贷款的工具。其中,最大的一部分贷款是附加有限条件的紧急拨付,这些条件侧重于确保透明地使用资源,以满足疫情的相关需要。

很多低收入国家在疫情暴发时的财政空间有限,因此,IMF的援助对帮助它们挽救生命和支持生计至关重要。

3. 批准PRGT改革计划

展望未来,低收入国家将继续需要超常规水平的外部资金支持来帮助它们从疫情中复苏,增加投资来建设更具韧性、更加包容的未来经济。

在这一背景之下,IMF批准了一揽子针对PRGT的意义深远的改革计划,使之能更好满足低收入国家未来几年的融资需要。这些改革计划包括:

1. 增加所有低收入国家可获得的融资额度。将各国获取PRGT资源的正常额度上限提高了45%

2. 为最贫穷国家提供无限制的优惠融资额度。较贫穷的国家如果正在实施有力的经济规划,且其有资格获得高于正常额度的优惠融资,则这些国家的优惠融资额度将不设上限。

3. 所有PRGT工具保持零利率。在20237月之前,所有PRGT贷款(其利率每两年审查一次)都将保持零利率。

4. 加强保障措施,防止低收入国家过度负债。即使在优惠条件下,高债务水平也可能导致相关国家的债务陷入不可持续的状况;IMF在设计规划时将格外关注面临风险国家的债务水平。

鉴于复苏之路充满挑战,预计对IMF援助的需求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在疫情期间以及疫情后的较短时期内,IMF对低收入国家的贷款总额预计将达到480亿美元左右。20252026年,PRGT的未偿贷款规模可能达到320亿美元的峰值(见图中蓝线)。不过,经济复苏的时点和强度,以及有关国家对IMF优惠贷款支持的潜在需求(蓝色阴影区域),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IMF的贷款仅能满足低收入国家的一小部分外部融资需求。双边捐助方和多边开发机构也必须加倍努力,通过双边援助和支持IMF的筹资举措,进一步发挥其各自作用。

此外,如果低收入国家想要维持债务的可持续,很大一部分融资必须通过赠款和高度优惠的贷款来实现。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IMF官网)



2021年第三季度世界银行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世界目前面临大量新冠肺炎病例、高死亡率和由此造成的发展倒退。广泛获得新冠肺炎疫苗对发展至关重要,疫苗接种显然是唯一最佳的发展投资选项。

世界上一些国家在为其国民接种新冠疫苗方面正取得良好进展,这将有助于挽救生命并使其经济重回正轨。但是,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目前仍在努力获取足够剂数疫苗,用以保护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人以及最脆弱人群。确实,高收入国家66%的人口到目前为止已至少接种了一剂次新冠疫苗,而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仅为2%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1. 设立多边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工作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起来,设立多边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工作组,利用多边金融和贸易解决办法,特别是针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疫苗、治疗和诊断,加速获得COVID-19疫苗、治疗和诊断。

多边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工作组的目标是到2021年底为每个国家至少40%的人接种疫苗,到2022年年中至少为60%的人接种疫苗。这项工作将跟踪、协调和提前提供COVID-19疫苗、治疗和诊断,与全球和地方各级政府和合作伙伴合作,解决资金和贸易障碍,确保弱势人群能够获得这些拯救生命的工具。它被用于支持世卫组织:“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及相关补充协议的目标。

多边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工作组成员正在调动关键资金,重点是捐款和优惠贷款:帮助消除疫苗、治疗和诊断的进出口障碍;支持更多的生产,包括中低收入国家。工作组呼吁各国在2021年期间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至少10亿剂疫苗。

通过包括全球数据库和各国数据的网站,工作组正在跟踪和监测具体的全球和国家一级差距,以支持更快、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加速发展中国家获得COVID-19疫苗、治疗和测试。世界银行集团努力确保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在疫苗接种上不掉队。截至今年4月底,世界银行集团已批准约20个国家总计20亿美元的疫苗接种计划,而且还有更多项目在筹备中。

2. 克服疫苗供应瓶颈

全球对有限新冠疫苗供应量的争夺激烈且呈现一边倒态势。为应对这一差异,世界银行集团启动了其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危机响应行动。20203月以来,世界银行已部署了1500多亿美元资金,助力各国抗击新冠疫情造成的卫生、经济和社会影响。在行动开始后的头60天内,世界银行在100个国家启动实施了多个项目,旨在满足紧急卫生需求、加强疫情防控准备工作、保护贫困人口、保障就业以及快速启动气候友好型复苏进程。

在疫苗可供广泛使用之前的202010月,世界银行批准了120亿美元资金,供低收入国家用于采购并部署疫苗。其中,46亿美元支持了55国(截至目前)的疫苗大规模推广工作。这些国家中,半数为世界最穷国;所资助实施的项目中,半数以上在非洲。该笔资金不仅用于采购疫苗,还用于支持这些国家为其国民接种疫苗。

今年6月,世界银行把疫苗资助总额提高到200亿美元(期限为18个月),用于继续助力有关国家采购疫苗、为其国民接种疫苗以及从长期角度加强国家医疗卫生系统。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世界银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