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动态与解读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1. 第一季度政策效果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需求持续回暖,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就业民生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进出口贸易增长势头稳健。
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3%和40.9%。贷款利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3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6.88,较上年末升值2.15%。
2. 面临挑战
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多地疫情近期出现反弹,世界经济复苏不平衡不稳定日益凸显,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持续显现。
同时,主要经济体通胀预期升温、国债收益率上行,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债务偿付和再融资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
因此第二季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同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夯实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基础。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央行逆回购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自今年3月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连续80个交易日保持每日100亿元的操作量,期限7天,中标利率均为2.20%。
临近半年末时,央行连续1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惯例发生了变化。6月24日至6月30日,央行开展了5次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0%。小幅增加了流动性投放,这也是今年3月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首次超过100亿元。
图1 中国央行第二季度逆回购操作量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解读:
过去3个月来,资金面整体维持宽松,资金价格波动中枢较为稳定,即使在以往缴税具有一定冲击的4月和5月末,资金价格也基本在下旬保持了平稳。因而暂时没有必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流动性投放,资金价格波动中枢也处于合意区间。
但6月份以来,信用债(政府之外的主体发行的、约定了确定的本息偿付现金流的债券)净融资额较5月份大幅回升,利率债净融资额较5月大致持平,使得资金面有所转紧;再加上临近年中,市场流动性供求收紧,6月底投放的7天逆回购正好为跨季资金,有助于平抑短期资金压力,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
(观点来自华鑫证券研发部)
2.央行票据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三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共300亿元。
表1中国第二季度央行票据(香港)发行情况
期次 |
发行量(人民币) |
期限 |
中标利率 |
2021年第四期央行票据(香港) |
100亿元 |
3个月(91天) |
2.48% |
2021年第五期央行票据(香港) |
150亿元 |
1年期 |
2.63% |
2021年第六期央行票据(香港) |
50亿元 |
6个月(182天) |
2.54% |
解读: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实现人民币央行票据在香港的常态化发行。这不仅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带动了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满足市场需求,也有利于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3.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共进行150亿元的为期3个月的央行票据互换,费率为0.10%。这一操作有利于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表2 中国第二季度CBS操作
名称 |
中标总量 |
期限 |
费率 |
2021年第四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2021年第五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2021年第六期 央行票据互换 |
50亿元 |
3个月 |
0.10% |
4.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2021年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5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95%。
表3 中国第二季度MLF操作
时间 |
期限 |
中标量 |
中标利率 |
4月15日 |
1年 |
1500亿元 |
2.95% |
5月17日 |
1年 |
1000亿元 |
2.95% |
6月15日 |
1年 |
2000亿元 |
2.95% |
2021年以来,MLF利率一直保持2.95%不变。保持较低的政策利率一方面有利于为市场主体纾困营造稳定有利的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稳定物价、预防风险。因此,MLF操作利率维持不变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体现了监管层所强调的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基于MLF的锚定作用,在MLF操作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五年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也保持稳定。2020年4月以来,LPR一年期和分别稳定在3.85%和4.65%不变。
5.常备借贷便利
2021年5月,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1年5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30亿元,均为7天期。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3.05%、3.2%、3.55%。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30亿元。
6. 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图2 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http://www.pbc.gov.cn/
解读:
2021年以来,金融机构外汇存款明显增加,4月末外汇存款余额约为1万亿美元,外汇流动性宽松,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个百分点,可冻结约200亿美元外汇流动性,有助于收紧境内市场外汇流动性,提高境内外币利率,缩小境内本外币利差,抑制即期和远期结汇,促进境内外汇市场平衡。同时释放出两个信号:
一是央行不会放任人民币过快升值。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自4月份以来不断升值,升幅不小,继续升值有可能使人民币币值脱离基本面。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消失,继续大幅升值可能对出口企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自央行宣告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来,汇率逐渐上升,人民币贬值。
二是本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力度较大。以往央行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每次调整0.5个百分点,此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为2个百分点,明显超出以往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此次央行没有使用外汇风险准备金等过去几年常用的政策,而是动用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过去较少使用的工具,说明央行工具箱中的工具还很多,央行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
(观点来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
7. 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再度延期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期限有关事宜的通知》,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的实施期限进一步延长至2021年底。这是自2020年6月出台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后的第两次延期。
解读:
本次通知突出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对于部分银行来说,适度延长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让更多小微企业进入正常可持续经营轨道,有助于降低部分银行潜在不良贷款风险。国内需求稳步复苏,政策不急转弯、引导银行继续让利实体,企业获得实惠,有助于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同时我国个体工商户大约有9000万户左右,是小微中的小微,碰到的困难比小微企业还要更大一些。强调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地做到精准滴灌,推动经济稳定恢复。
(观点来自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部)
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2021第二季度,尽管美联储仍然保持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有关Taper(削减量化宽松购债规模)的讨论却越来越激烈——Taper并非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而是“减轻”刺激的力度,目前已经有种种迹象激励美联储实施Taper:1.得益于刺激政策落地和疫苗接种率上升,美国经济复苏正不断提速,为Taper提供了基本支持;2.空前的宽松力度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促使美联储通过Taper来防止流动性过剩;3.美国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为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美联储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目前来看,美联储已经基本具备实施Taper的条件,但实施时间还有待商榷。
进入2021年第二季度后,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了Taper,对美联储释放的信号紧盯不放。“美联储货币政策何时转向?”,已经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也是这一阶段美国货币政策的重中之重。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在4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延续一如既往的鸽派立场,并未作出任何调整。这一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尽管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但离美联储设定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在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再次强调了实施Taper的时机:“在就业目标和通胀目标取得实质进展之前,美联储都不会改变购债规模”。但对于“实质进展”究竟为何,鲍威尔并没有给出解释。
与此同时,美国通货膨胀上升的势头正猛,3月CPI同比增长达到了2.6%。通胀的快速上升引起了市场的担忧,但美联储的反应却较为冷淡。在4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承认“通货膨胀已经上升”,但认为目前的高通胀只是暂时的,高通胀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紧张,而这一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鲍威尔也表示,美联储不会为通胀的暂时上升采取加息行为,且通胀持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对通胀的高容忍度和对美国经济谨慎乐观的态度使得美联储乐于维持鸽派作风,对外宣布暂不考虑Taper。
然而事与愿违,美国4月的通胀数据出现了大幅上涨。CPI同比增长达到了4.2%,涨幅创下了2008年9月以来的最大值。5月20日,美联储公布了4月议息会议的纪要,向市场释放出了Taper的信号,表示将会在接下来的某次会议上讨论调整购债规模,但影响Taper决策的关键仍然是就业,而非通胀。这是因为,即使美国通胀在4月迅速攀升,美联储仍然认为通胀上升主要反映了暂时性因素,认定长期通胀水平仍会低于2%的水平。不难看出,在美联储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下,通胀的重要性不断让步于就业,美联储对通胀预期仍然有较大的容忍空间。
事实上,美国4月的核心PCE通胀达到了3.1%,已经远远超过了2%的长期通胀目标。核心PCE(核心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是美联储用来衡量消费通胀的重要指标,反应了个人消费支出总水平的变动情况。与核心PCE相比,核心CPI(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只能反应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此美联储认为核心PCE更能反应当前的通胀压力。2020年8月,美联储采取了平均通胀目标制的新政策,目标是核心PCE在一段时间内(市场预期24-36月)的平均通胀水平低于2%。这意味着即使核心PCE通胀暂时高于2%,美联储也可以不采取措施来对抗通胀。
图3 2020年美国PCE核心通胀及CPI核心通胀
数据来源:FRED
但只要供应链紧张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通胀上升的风险就无法消除。事实上,正是美国供需不匹配的现况造成了通货膨胀的高企:不遗余力的宽松政策和巨额的失业补贴虽然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能力,稳定需求,但在供给端疲软的背景下,却会导致供需缺口与日俱增。过度的失业补贴也会削弱失业员工寻找工作的意愿,导致就业恢复缓慢,惨淡的就业情况又进一步阻碍了供应链的复苏。孱弱不堪的供给端无法与迅速恢复的需求端相匹配,为美国通货膨胀的攀升提供了土壤。
随着美国通胀水平在5月份进一步走高,美联储对通胀的乐观预测也以失败告终。美国5月核心CPI同比增长3.8%,核心PCE同比增长3.4%,达到了过去30年来的最高水平,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高通胀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会持续更长的时间。美联储不得不开始重视通胀问题,在美联储6月发布的褐皮书上,美联储承认通胀压力在进一步加大。在6月中旬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和资产购买速度不变,但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 0.1%上调至 0.15%,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由 0%上调至 0.05%。
美联储关于通胀的态度在这次会议上发生了较大转变,美联储大幅上调了通胀水平预测,调整2021年PCE预测至3.4%,上调了整整一个百分点,核心 PCE 预测也上调了 0.8 个百分点至 3.0%。鲍威尔也认为“通胀风险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并表示在通胀预期过高时会调整政策。这表明美国高通胀的持续时间会更加长久。
同样在这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自疫情以来首次发出了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1.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幅提前,预期加息时间从2023年底后提前至2023年,超过半数的票委同意在2023年加息;2.美联储上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隔夜逆回购利率,来应对近期流动性泛滥的问题;3.将Taper的讨论正式提上议程,鲍威尔表示将从下次会议开始,根据经济状况判断是否启动Taper。
政策解读:
第二季度美联储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态度与去年8月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密不可分。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美联储将就业目标放在通胀目标之前,并将通胀目标调整为平均通胀目标制,这意味着即使当前通胀率超过2%,只要平均通胀率仍在合理区间内,美联储就可以不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货币政策框架给了美联储更大的通胀容忍度,这也是为什么当美国通胀开始走高时,美联储迟迟不给出回应的原因。然而随着通胀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市场对美联储“暂时性通胀”的说法开始产生怀疑,平均通胀目标制已经不能成为美联储“按兵不动”的借口,这就导致美联储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趋势越来越明朗。美国经济复苏提速是货币政策转向的主要原因,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美国经济复苏开始抬头,制造业和服务业PMI连续3个月超过60%,美联储对经济前景也越来越乐观,并在6月议息会议上将2021年GDP增速的预测上调至7%。另一方面,巨大的供需缺口推动通胀持续大幅上涨,也催促美联储采取行动。随着美联储向外界不断释放转向信号,启动Taper的进程已经箭在弦上。
2021年第二季度欧洲央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即便面对经济好转,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立场仍然趋“鸽”。6月21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欧洲议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虽然疫情出现好转、欧元区经济正在加快复苏进程,但依旧离不开货币政策的支持。拉加德预计,欧元区经济在当前的第二季度将加速复苏。在她看来,美国5月的通胀率升5%或将导致欧元区的通胀预期继续上升。不过,这对欧元区的影响较为有限。拉加德再次重申,欧洲央行认为近期的通胀上升是暂时的。这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坚持的“暂时性通胀”观点雷同。拉加德此番表态与其近来观点保持一致。在6月的议息会议上,欧洲央行选择按兵不动。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利率
欧洲央行维持主要再融资业务利率,边际借贷便利和存款便利利率不变,分别维持在0.00%,0.25%和-0.50%。理事会预计欧洲央行的主要利率将保持在当前或更低的水平,直到通胀前景稳固地收敛到其预测范围内的充分接近但低于2%的水平为止。
2.资产购买计划
欧洲央行将继续在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下进行净资产购买,总规模为1.85万亿欧元,至少到2022年3月底;基于对融资条件和通胀前景的联合评估,欧洲央行预计下一季度购买PEPP的速度将显著高于今年前几个月。理事会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购买,以防止紧缩融资条件,这与应对大流行对预计通货膨胀路径的下行影响相抵触。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跨资产类别以及各个辖区之间购买的灵活性将继续支持货币政策的顺利传递。
资产购买计划(APP)下的净购买额将继续以每月200亿欧元的速度进行。管理委员会继续预计 APP 下的每月净资产购买将持续进行,以加强其政策利率的宽松影响,并在开始提高欧洲央行的关键利率前不久结束。
政策解读:
在6月例会上,拉加德表示:“欧元区正在逐步重新开放。”她对疫苗接种工作的铺开、封锁措施的解除以及全境新增病例的稳步下降表示乐观。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欧洲首席经济学家西尔万·布罗耶尔表示,欧元区第一季度工资的增幅低于4年来平均水平,长期来看摆脱疫情经济长期低迷所需要的温和性物价希望渺茫。不过,市场也有反对之声。德国巴登-符滕堡州银行经济学家延斯-奥利弗·尼克拉施警告,欧洲央行将欧元区2022年通胀预期从1.2%上调至1.5%,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风险正在增加。荷兰国际集团宏观研究部负责人卡斯滕·布热斯基表示,欧洲央行显然不愿过早撤回货币政策刺激措施。虽然紧急资产购买计划明年3月将到期,但只要核心通胀预期仍保持在目前的低水平,欧洲央行可能会转向其他资产购买计划,而非单纯削减购债规模。对此,拉加德表示,随着欧洲央行继续保持其极其宽松的货币立场,该行打算在下一个季度继续利用PEPP计划“以明显高于今年前几个月的速度”购买债券。欧洲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前两个月紧急资产购买月度规模均超过800亿欧元,远高于第一季度月均约620亿欧元的购债水平。截至本月4日,总规模1.85万亿欧元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累计完成购债逾1.11万亿欧元。
(来源:金融时报)
2021年第二季度英国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Covid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在许多国家取得了进展并加快了步伐。然而,最近在印度和其他一些经济体,新的Covid病例显著增加,导致了更严格的限制。先进经济体的风险资产价格继续上升,长期政府债券收益率自3月以来已经稳定下来。英国2021年第一季度的GDP预计将下降约1.5%,比2月预期的情况要好。
英国新的Covid病例继续下降,疫苗接种计划正在快速进行,对经济活动的限制正在缓解。相应地,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在2021年第二季度急剧上升,尽管可能仍然比2019年第四季度的水平平均低5%左右。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在没有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大部分限制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将强劲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健康风险的下降和不确定性的降低,以及宣布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将进一步推动需求增长。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在2021年5月5日结束的会议上,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认为货币政策的现行立场仍然适当。 MPC投票决定维持银行利率在0.1%,将通过发行中央银行储备金融资的英镑非金融投资级企业债券购买存量维持在200亿英镑;继续执行其现有的英国政府债券购买计划,由中央银行储备金的发行提供资金,将这些政府债券购买的目标存量维持在8750亿英镑,因此资产购买的总目标存量为8950亿英镑。
政策解读:
英国央行维持关键利率和债券购买项目规模的同时,调高年内经济复苏的预期并提及了放缓债券购买速度。在英国央行20201年5月6日公布的会议纪要中,英国央行表示1月开始的1500亿英镑国债购买计划,在购买项目年底到期设定不变的前提下,购买的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英国央行也强调称操作决定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转变,如果市场功能恶化将加快购债速度。
巴克莱银行首席英国经济学家蒙太奇(Fabrice Montagn)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提升经济前景展望前英国央行已经是全球最为乐观的央行之一,今年二月的预期已经处于分析师一致预期的上沿,进一步调高预期也会带来“过于鹰派”和提前加息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5月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维持利率和企业债购买速度方面均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在国债购买目标(8750亿英镑)方面,即将在6月离任的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Andy Haldane)独自建议将国债购买规模下调500亿英镑。霍尔丹表示,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的证据已经非常清晰,家庭和企业支出均处于大幅好于预期的状态,同时消费者和商业信心也正在反弹。
2021年第二季度日本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背景
在2021年第一季度,日本央行为了实施更有效和可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地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灵活有效地应对经济、物价和货币条件的变化,毫不犹豫地实现2%的 "物价稳定目标"。在货币政策上面通过操控长短期利率、资产买入计划等政策手段来实现管理目标。但是日本经济目前仍然处于疲软状态,持续存在的新冠疫情也在继续影响日本经济运行。随着被压抑的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显现,日本的通胀可能会加速。尽管受到大宗商品成本上升、需求改善的支撑,日本物价仍可能缺乏动力。此外,气候变化问题可能会在中长期影响经济、物价、金融形势。日本银行认为,从中央银行的立场出发,支持私营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长期以来宏观经济的稳定。为了支援私营金融机构在气候变动相关领域的应对,央行将在今年内推出相应的应对决策。
二、主要货币政策及解读
1.长短期利率操作
继续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目标,即短期利率在-0.1%,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为0%。2.资产买入计划
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年度购买上限维持在1800亿日元不变,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年度购买上限维持在12万亿日元不变。
3.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
继续实施质化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QQE),控制收益率曲线,以实现2%的物价稳定目标。继续扩大货币基础,直到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超过2%并稳定在目标以上。密切关注新冠疫情,并在必要时毫不犹豫采取额外的宽松措施。
政策解读:
维持政策不变仍然是日本央行主要应对手段。本季度的新观点是:为了支援私营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日本央行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一项新机制,向应对气候变化活动进行投资或者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并将在7月召开的下次政策制定会议上公布此计划的初步纲要。
日本央行行长表示,虽然其他一些央行正在缩减刺激措施,但是日本央行仍将决心保持超宽松政策。日本央行前理事樱井诚表示,在黑田东彦剩余的任期内(直到2023年),日本央行必须坚持目前的框架,因为日本经济不会很快复苏。近期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速度加快,日本的政策制定者更有希望看到消费反弹,加上出口,可能会加速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复苏。
(观点来自金融界官网和日本央行官网)
2021年第二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开始迈向全面复苏。推动复苏的主要因素源于一些经济体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另外,在不少发达经济体,新冠疫苗的供应和施打也得了逐步增加和稳步推进。然而,各国经济复苏的幅度和步调并不一致,复苏之路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比如,新冠疫情二元化有增无减,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二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这种双重二元结构, 不利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一些经济体,或疫苗推广速度较慢,或政策支持力度较为有限,或严重依赖旅游业,经济复苏艰难,进而可能拖累全球复苏。同时,一些大型经济体复苏较快,市场对其是否或者如何寻求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比如货币宽松政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清晰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这些调整可能带来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影响,至关重要。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1. 应对疫情
IMF提出了一项目标明确、行动务实、成本可行的计划。该计划依靠并支持世界卫生组织、获取COVID-19工具加速计划各合作伙伴及其全球疫苗获取规划“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正在开展的工作;以及世界银行集团、世贸组织和许多其他组织的工作。
该计划的估计费用为500亿美元,将在发展中国家更快结束这场大流行疫情,减少感染和生命损失,加快经济复苏,并预计到2025年创造约9万亿美元额外全球产出。所有人都将获益——虽然约60%的收益将流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但其余40%将惠及发达国家。
500亿美元中,350亿美元应由捐助者的赠款支付。二十国集团成员国的政府已发出积极信号,肯定在2021年向COVID-19工具(ACT)加速计划提供约220亿美元额外资金的重要性。为了在2022年增加疫苗供应,并进一步扩大检测、治疗和监测规模,还需要额外提供大约130亿美元资金。总筹资计划的其余部分(约150亿美元)可由各国政府在多边开发银行的支持下提供,其中包括世界银行为疫苗接种设置的120亿美元融资机制。
该计划要发挥作用,还有两个额外的要求,即速度和协调。它要求前期融资、前期疫苗捐赠以及前期预防性投资和规划,而不是可能难以兑现的承诺。所有这些都必须尽快提供。
它还要求在完全透明的采购和交付流程基础上采取协调一致的全球行动。该战略的成功取决于所有各方——公共、私人、国际金融机构、基金会——携手行动。
投资500亿美元来结束这场大流行疫情,可能是对公共资金的最佳利用。它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收益,促进全球的增长和福祉。
2. 应对气候变化
IMF的成员国几乎囊括了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通过代表成员国行事,IMF将确保实施对所有国家都行之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在忠诚履行IMF职能的同时,IMF也正推动气候问题成为监督工作和其他业务活动的一项主要工作。IMF正与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其他机构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外部的专业知识。IMF也正在探讨具有稳健外部头寸的成员国是否能将其部分新分配的特别提款权(SDR)提供给有融资需求的成员国,包括希望将此用于绿色目的的成员国。
IMF通过分析工作、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可以提高成员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各方开展气候行动的有利形势,进一步提高各方在气候问题上的认识。此外,IMF利用其召集各方汇聚一堂的力量,也能帮助促进各国开展政策协调。现在,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具全球性的挑战。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IMF官网)
2021年第二季度世界银行政策举措
一、政策背景
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伊始, 以下问题就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全世界能够遏止这一致命性疾病的传播、挽救生命并在某天让民众生活回归正常吗?此次疫情有可能产生某种正面影响吗?人们是否有机会在应对当今时代的另一大紧迫挑战——气候变化的同时抗击疫情?
当今时代系百年未见的空前时代。为控制疫情,全世界通力合作并采取协调行动,其中核心行动是集中精力开发新冠疫苗并给人们接种疫苗。开发并接种疫苗是当前首要任务。
二、主要政策及解读
1. 应对疫情
在世界各国努力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影响之际,世界银行集团启动了其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危机应对,帮助各国加强疫情防控和医疗体系。
随着疫情迅速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集团努力为客户提供支持,2021年6月前提供总额可达16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2020年世行集团的资金支持总额有史以来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世行承诺资金额比2019年增加65%。世行集团的资助方案根据各国面临的卫生、经济和社会冲击量身定制,还包括超过500亿美元的国际开发协会(IDA)赠款和优惠贷款。
世行集团的应急支持项目助力100多个发展中国家挽救生命,发现、预防和应对疫情。世行集团也代表政府联系供应商,帮助各国获得急需的医疗物资。
世界银行提供12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购买和分发新冠肺炎疫苗。国际金融公司(IFC)也通过其40亿美元的全球卫生平台,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疫苗及个人防护设备供应和当地生产,并打破医疗物资供应瓶颈。
除了实施中的卫生支持项目外,世行项目也重视社会保护,特别是通过现金转移支付以及扶贫和政策性融资方式。世行集团还对现有贷款项目进行结构调整、重新部署和配置现有资源。
世界银行集团努力确保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在疫苗接种上不掉队。截至今年4月底,世界银行集团已批准约20个国家总计20亿美元的疫苗接种计划,而且还有更多项目在筹备中。
世界银行集团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和纾困资金,帮助维持就业,确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渡过难关和恢复增长。同时,世界银行集团以治理和制度为重点,帮助各国为实现有韧性的复苏做好准备。各国将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加强公共债务管理,进行重大财政管理改革,并在重建过程中寻找绿色增长和低碳发展机遇。
IFC还在部署80亿美元的快速道资金,其目标是维持企业运营和就业岗位。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帮助中小微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就业来源。IFC将重点放在帮助私营部门为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和有韧性的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启动了一个支持私营部门投资者和贷款人应对疫情的65亿美元基金,将其工作重点转向采购急需的医疗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营运资本和支持政府的短期资金需求。
2. 应对气候变化
世界银行集团6月22日公布新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创纪录水平的气候融资,减少排放,加强适应,将资金流向与《巴黎协定》目标对齐。2021-2025年行动计划将世界银行集团的工作从投资绿色项目扩大到帮助各国全面整合气候与发展目标。这个行动计划也是在各国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破坏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情况下出台的。
行动计划的重点包括:
(1)大幅增加气候融资。世界银行已经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的最大多边机构。新计划承诺在计划期内将气候融资在世行集团融资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平均35%。IDA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的气候资金中至少50%将支持气候适应措施。
(2)识别和优先支持高影响力的气候行动机遇,为世行集团未来的气候介入和投资提供信息依据。新的核心诊断工具《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CCDR)将帮助各国实现气候行动与发展努力的一致,吸收新兴气候技术。
(3)加强对各国根据《巴黎协定》实施和更新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战略的支持;调整激励措施,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补贴和增加征税等方式。
(4)为气候行动催化和动员私人资本;加大各国发展碳信用市场、绿色债券和贷款市场的力度;通过国际开发协会和其他来源为最贫困国家的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支持。
(5)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转型的关键系统——能源、农业、食物、水、土地、城市、运输和制造业——优先采取行动,实现具有韧性的低碳未来,支持保护自然资本和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将非常重视支持脱煤公平转型。
(6)将世界银行集团所有资金流向与《巴黎协定》目标对齐,支持各国履行气候承诺。世界银行(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将从2023年7月1日起对所有新项目实行对齐。就世界银行集团的私营部门发展机构IFC和MIGA而言,从2023年7月1日起执董会批准的实体部门项目中85%将实行对齐,从2025年7月1日(两个财年后)起所有项目实行对齐。
世界银行集团新的行动计划将明确和优先支持影响力最大的气候缓解与适应机遇,相应推动世界银行集团的气候融资。这意味着帮助最大的排放国拉平排放曲线,帮助各国成功地适应和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世界银行集团将提供创纪录水平的气候资金,寻求实现最大影响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和观点来自世界银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