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大学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科研动态 新闻动态 学术观点
学术观点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观点 > 文章详情
PPI与CPI的持续背离及中国货币政策的通胀目标时间:2019年04月22日    点击数:

反映上游工业品价格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反映下游消费品价格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价格指数。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的变化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向下传导到消费品生产中,引起CPI的同方向变化;CPI的变动会对PPI产生一定的反馈作用,引起PPI的同方向变化。PPI对CPI的正向传导机制以及CPI对PPI的反向倒逼机制会导致PPI和CPI的涨跌幅度趋于一致。然而,从2011年底至2016年初,我国PPI持续下跌而CPI持续上涨,两者之间出现了长达近4年的背离。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带来了两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什么原因导致PPI和CPI之间出现持续背离、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如何作出选择?

对PPI和CPI及其分类价格指数的经验分析表明:(1)分析CPI中的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可以发现,我国非食品价格上涨缓慢而食品价格上涨较快,CPI的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主导。(2)分析PPI中的生活资料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可以发现,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缓慢而生产资料价格波动较大,PPI的走势主要由生产资料价格主导,而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主要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主导。(3)从2011年底至2016年初,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上涨,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和PPI下跌,导致PPI持续下跌而CPI持续上涨,PPI和CPI之间出现了长达近4年的背离。在2016年初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和PPI开始上涨。

虽然各国中央银行大多将CPI而非PPI作为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目标,但是货币政策仅盯住CPI的缺陷在于,如果货币政策仅盯住CPI,则产出和价格的统计口径会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按照生产法核算GDP,则当将生产过程分为上游工业品生产和下游消费品生产两个阶段时,既然产出是上游工业品生产部门和下游消费品生产部门的增加值之和,那么价格指数应该既包括上游工业品价格PPI又包括下游消费品价格CPI。如果按照支出法表示商品市场出清条件,产出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则即使忽略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价格指数也应该既包括消费品价格又包括投资品价格;因为投资品主要是上游工业品,所以价格指数应该包括上游工业品价格PPI。

要研究是否应该将PPI纳入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目标,必须突破主流的货币经济学模型中只有一类商品和一个价格指数的局限。作者建立了一个包括上游工业品和下游消费品的两阶段生产DSGE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对PPI波动作出反应。研究发现:(1)两阶段生产DSGE模型可以全面地描述上游工业品价格PPI对下游消费品价格CPI的正向传导机制以及下游消费品价格对上游工业品价格的反向倒逼机制这两种不同的价格传导机制;(2)大宗商品价格的负向冲击和下游消费品部门的负向供给冲击是导致从2011年底至2016年初我国PPI和CPI之间出现持续背离的关键因素;(3)除非在福利损失函数中产出波动性的权重远大于通货膨胀波动性的权重,即货币当局极端重视产出稳定,否则货币政策就应该同时盯住PPI和CPI。

相关科研成果:

侯成琪,罗青天,邹学恒,PPI和CPI之间的传导关系:从加总价格指数到分类价格指数,《经济评论》,2018年第1期

侯成琪,罗青天,吴桐,PPI和CPI:持续背离与货币政策的选择,《世界经济》,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