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武汉大学主办,中国银行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国际金融研讨会暨《国际金融研究》论文宣讲会在武汉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就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国际金融等相关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会议合影)
开幕式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斌教授主持。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陶军对本届论坛的召开、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祝贺与欢迎,他指出,金融研究应当积极回应金融领域的中国之题、人民之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聂军介绍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30年来的发展历史,并鼓励各位专家学者交流思想、碰撞火花,为新时代我国的国际金融创新和金融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陈卫东分析了全球经济金融化的基本特征和过度金融化的主要风险危害,指出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未来应当进一步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和融资体系的协同效能,坚持开放和审慎并重,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斌)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陶军)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聂军)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陈卫东)
主旨演讲环节分别由武汉大学教授江春,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钟红和武汉大学教授王胜主持。西南财经大学刘锡良教授围绕普惠金融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探讨了普惠金融与常规金融的兼容性。他强调,普惠金融的本质是熟人的社会信用关系,与商业性金融的运转逻辑有较大差别;普惠金融的监管逻辑是实现普惠金融目标,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应与扶贫、乡村振兴、小微企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围绕资本市场开放与中国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发表演讲,他指出,资本市场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式开放路径进行了详细介绍,认为贸易开放利大于弊,而金融开放的利弊较难权衡;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旨演讲环节还对中国银行业数据库(China Banking Database,CBD)进行了发布,武汉大学刘岩副教授对CBD的建设过程、资料来源、存储方式、登记管理、数据填报体系以及分支机构数据的突破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介绍了CBD数据开放的整体规划。
(武汉大学教授江春)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锡良)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钟红)
(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
(武汉大学教授王胜)
(武汉大学刘岩副教授)
圆桌论坛环节由武汉大学教授潘敏主持。武汉大学教授黄宪、暨南大学教授刘少波、武汉大学教授潘敏、湖南大学教授杨胜刚、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湖南大学教授张强、厦门大学教授朱孟楠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朱新蓉就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国际金融与金融学科发展、如何培养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几位专家分别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新时代科技的运用与教书育人的情怀等方面切入,分享了精彩观点,并寄语青年学者,金融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圆桌论坛)
在下午的论文宣讲会环节,30篇入围论文的作者分别围绕金融安全研究、金融开放与金融风险、普惠金融与数字经济、金融开放与全球治理、金融支持与发展转型五个主题报告论文。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马理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小芬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杨长江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魏伟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张雪兰教授,《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副主编赵雪,编辑郝毅、张程、刘官菁分别主持各分论坛。
(《国际金融研究》论文宣讲会)